※ 引述《hazel0093 (Al Azif)》之銘言:
: 如題,好幾年前冥王星被踢出太陽系行星表
: 從九大行星變成八大行星
: 感覺就只是一個庫伯帶的外天體,這種東西多的很
: 為啥還要調查,有點浪費時間,有沒有八卦?
最早的太空探測的起因是二次大戰時火箭和彈道飛彈的技術發展.
從提升火箭的載重能力, 定點軌道能力, 載動物和載人繞地球飛行
, 都是因為火箭和彈道飛彈技術的演進.
然後再從這些看似花俏的表演上, 發現可以在衛星上觀測預報氣象
, 全球通訊, 探討地質成因等等.
技術突破的本身, 會帶來質變, 質變累積會帶來量變, 而量變就會
再次累積技術.
登陸月球則是因為歷史上甘迺迪總統的一席話, 雖然說是一句話,
但是實際上當年美國全國動員, 在科學研究, 科學教育, 國民心智
, 科技技術等等, 都有相當大的改變與進步. 也就是說, 當我們人
類能抵達的空間和距離變大了, 這個突破就會帶來人類這個物種對
於宇宙視野與認識的突破.
有人說, 美國真正變成一個注重創新, 研究, 技術革新的國家, 是
因為為了登陸月球這個計畫, 整個國家所做由底部到高層的革新的
累積.
相同的道理一樣,
為何我們要登陸火星? 為何我們要去追穀神星, 為何羅賽塔號要去
GC 彗星並且將菲萊探測器投入下去? 為何卡西尼號要投放探測器
到唯一有濃密大氣的土星衛星泰坦? 為何我們要去探測冥王星?
因為探測彗星, 小行星, 矮行星, 萬一哪一天遇到彗星撞地球的時
候, 我們已經有個足夠多的資料可以提供我們人類這個種族自救的
方法.
因為登陸火星, 登陸泰坦, 是當萬一有一天地球不再適合人類居住
的時候, 我們可以有第二個第三個星球原鄉可以逃.
正如技術本身到底有啥應用不知道, 但是等到累積的數目夠多, 累
積的變化夠多, 他本身就會在某一個時代, 突然變成一個典範.
如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