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在下頗有幹處....我是說感觸
因為在鶯歌住過一陣子,從那邊依稀可以感受到台灣曾經的繁華
這是一個古樸的小鎮,幾乎沒有娛樂,可是生活上該有的差不多都有
看看隔壁三峽發展得還算不錯,都還沒有火車站
鶯歌可是桃園和台北間的大站,上下班人潮不輸樹林
雖然這些通勤族可能外地人口佔去不小的一部分...
但從前後站的那種錯置感,以及建物的更迭,可隱然發覺這邊曾經很繁榮
鶯歌就我知道,是民國30年代全台存款最多的鄉鎮
後來70年代因陶瓷加工品內外銷又賺了一輪
加上當地民風純樸保守,對於事業穩健經營,對於財富以投資房地產居多,而且不亂花錢
在地居民都很有錢,但都很低調
這邊說一個小故事
一個也住鶯歌的朋友,常約我到他家樓下喝咖啡,咖啡店老闆是鶯歌人
我覺得應該頗有錢,因為他們家賣磁磚,可他又一副覺得自己家是很小康的那種
從他的各種言談和表現,是打從內心覺得家裡很一般,沒什麼錢
但那些話有時候卻又透露其實家裡有點錢,甚至跟90%的鄉民比,應該很有錢
譬如說...
他邀朋友中秋節到家裡烤肉,說要不要一起來,因為比較特別,如果可以接受再來
因為他們家烤全牛,而他只覺得就只是比較不一樣,沒有什麼 XD
這家咖啡店隔壁常常有一個阿伯(看起來約60歲)在抽菸,只覺得這個人怎麼這麼閒
然後因為是七十幾年的老房子,而且有些房子早期身兼窯爐的場地,所以很深長
隔壁阿伯家車庫一打開,乖乖不得了,有四部車,兩部賓士兩部國產車,保養得不錯
後來得知有建商想買這一排的老房子等日後整片改建
遇到這位隔壁阿伯踢到鐵板,因為阿伯比他還有錢XD(建商身價數十億)哈哈~
再講個某次個人經驗,在鶯歌華南銀行排隊等櫃台叫號,我前面那一號是個
穿著很一般甚至有點舊的大叔,臨櫃領了兩三百萬,就只分作四五疊錢磚塞外套口袋XD
感覺好像是我們在領兩三萬的那種感覺...
還有一次在鶯歌郵局ATM,一個阿姨看起來很像市場攤販,不小心看到他的餘額
ㄎㄢ四聲,七位數將近八位數......
走在路上你絕對不相信這個人存款這麼多
好吧 是我以貌取人,挖A毋丟~
總之在這地方住久一點,就會看到很多人露餡,因為紙包不住錢
加上當地人比較保守,早期賺的都拿去投資不動產
所以鶯歌當地人幾乎家裡都不只一棟房子(透天居多)
你可以看到台灣其實很多類似這樣的鄉鎮
台灣以中小企業起家,而講直接一點,這些中小企業就是製造業
一些以製造加工或人力密集的產業,都是在這些早期以這些行業繁盛的鄉鎮裡面
這些地方的在地人,只要家裡曾經營事業,似乎都還不錯
譬如鶯歌、樹林(產煤)、岡山(螺絲)、員林(食品)、...之類
只是因為這些年頭世道低下,大家都很低調
而且郊區或鄉下地方的人,相對來說也是比較純樸節儉(包括後代),因此可以保留住資產
只有少數比較炫富的小開讓人攻訐,但畢竟比例上來說還是絕對少數,大部分還是低調
可是這些人的保守可能也是間接使台灣沒辦法轉型的一個原因
像鶯歌的產線因為老一輩子認為每條產線要再投資一兩億升級不值得、沒必要
所以整個鶯歌的產線是非常落伍的(就磁磚、馬桶這類來說),已經輸中國很多
雖然也跟產業外移有關,但留在台灣的沒有比較長進,可說是輸給了自己
講這麼多,總之依人口比例來說,我認為傳統工商業鄉鎮才是財富的聚積地
那種有錢不是像郭董這樣有錢,而是平均破億的這種,屬於比較理想的均富狀態
反而大都市中看似熱鬧,但其實都是外地來打拼的居多
即便工作不錯或做個小生意,沒有家產支撐也很難到很有錢
我的觀察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