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takuminauki (支持雙貿)》之銘言:
: 主要還是沒有國家概念吧
: 鬼島
: 清代只是府
: 清末才升到省
: 後來日本殖民
: 再來流亡政府來,還是省
: 鬼島人的先祖
: 到我們的父母 祖父母 曾祖父母
: 就是覺得這地方是省
: 是有一點點點點獨派在那邊說是國家
: 但比例太低
: 無法形成共同的意識
: 現在又有一些人開始高舉中華民國萬歲大旗
: 說現在已經實質獨立,國家叫中華民國
: 而且這些人可不是泛藍
: 是綠到大家都知道的人...像鍾年晃
: 所以泛綠中獨派也是少數
: 獨派完全不成氣候
民族是想像的共同體,
臺灣有很大的問題,
是在過去數百年的歷史中,
因為外來政權的頻繁更迭,
導致國家共同體的想像產生了不連續性,
以至於住在這個島國的人民,
對於這個『共同體』的想像不一樣。
所以建國最大的障礙,
應該是先『逐步把全體臺灣人的民族想像拉趨近九成』,
當 2300 萬人中至少有 2000 萬人對於國家共同體的認知是一致時,
則建國不難、一呼百應。
什麼叫『共同體想像的不一樣』呢?
舉例而言,
請你舉出三個我國的民族英雄,
大家第一時間會舉哪三個?
照正常國家來說,
臺灣的民族英雄可以是『帶領住在此島居民抗外的領袖人物』,
以此準則來看的話,
抗荷的郭懷一,
抗鄭的平埔拍布拉大肚王,
抗清的戴潮春、林爽文、朱一貴,
抗日的簡大獅、柯鐵虎、林少貓、吳湯興、莫那魯道、蔣渭水,
抗國民黨的二七部隊、鄭南榕,
都應該是臺灣人聽到『我國民族英雄』的第一反應。
但怪的地方就在這裡,
很多臺灣人第一反應會是鄭成功、岳飛、文天祥,
你看過韓國人說自己國家民族英雄是外國人的嗎?
你看過越南人說自己國家民族英雄是外國人的嗎?
這就是共同體認知的不一致。
這樣的潛意識思考,
正是臺灣建國的最大阻礙,
也是一堆臺灣人國家認同錯亂的主因,
如果說李登輝 ( 新北三芝 )、陳水扁 ( 臺南官田 ) 是臺灣本土總統,
那麼拉長整個臺灣歷史來看,
從有新港文字紀錄以來,
整整 400 多年的時間,
由臺灣本國本地誕生的總統,
竟然才執政 20 年,
其他 380 多年都是由外來政權者或其利益結構傳承者執政,
我們又怎麼能期待臺灣人會有自己的民族意識呢?
再試問大家幾個問題,
我國最偉大的畫家是誰?
我國第一個本土政黨是哪個黨?
我國第一個酋邦王國在哪裡?
我國史上最重要的文學論戰是什麼時候?
我國第一份獨立自救宣言由誰草擬?
我國近代第一場武裝革命是哪個事件?
當臺灣人看到以上問題,
至少有八成的人能想到『陳澄波』、『臺灣民眾黨』、『臺中大肚王國』、『 1930 年黃
石輝的臺灣話文論戰』、『彭明敏』、『臺東泰源起義事件』,
而不再是想到中國的人事物時,
就表示臺灣的國家認同和民族想像趨近於一致了,
這樣的敵我意識自然很明顯。
相信繼續努力,
那天一定會來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