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po cue高手來討論所以我就厚著臉皮來回一下(本行天文化學)
會去假設類似地球的行星適合生命居住
並不是因為想法侷限
太空中最豐富的元素就是這些 氫 碳 氧 等等都很豐富
這些元素組成的一些小分子 還有各式各樣的大一點的有機分子
也都能在不同的環境 遙遠的星雲之中觀測到
很合理的會去假設其他的行星系統跟我們的太陽系形成的過程有類似的地方
化學成分的組成和分布可能類似我們的太陽系
然後先不討論哲學上生命的意義是什麼或是靈魂什麼的
如果要去想像一種生物 應該不會是一顆氫原子孤單地在太空中永恆地飄吧
(孤單的氫原子能做的事不多啊~)
至少那個環境要可以做出一些複雜的分子 有天時地利
有什麼原料 適合的溫度 密度 比較有利的環境
當然這些假設都會隨著科學發展而改變
所以隨著我們對太陽系其他行星的理解更多 對遙遠行星系統的觀測更發達
對habitable zone的定義也會逐漸修正
回到最初的動機
太陽系是怎麼形成的呢? 地球是怎麼形成的?
如果要回答這些問題 既然沒有辦法調監視器出來倒帶
也不能在實驗室做一個看看
那除了從我們自己太陽系的各個角落去找線索去跟現有的理論比對
就只能盡量去觀測太陽系以外的行星系統 或是行星系統形成的過程
Kepler這個計畫做的就有點像是普查一樣的工作
觀測大量的恆星 希望能初步知道其他的行星系統都長怎麼樣
二三十年前連太陽系外有沒有行星都還沒有人知道呢
後來就算觀測到行星系統 也頂多像木星這麼大一顆的
現在能找到像地球這樣小小一個又離恆星很近的
就是一個大大的進步啦
※ 引述《sksk5566 (SK-II )》之銘言:
: 其實我一直有個疑惑 希望有高手可以解答
: 抑或者是大家提供各種意見
: 主要問題就是
: 我們,人類,如何定義什麼是生命呢
: 舉例來說
: NASA和人類的當下的目標就是尋找一個類地行星和相對應的類日恆星, 類地軌道
: 並在其中找尋適當的 重力,溫度,壓力,是否存在水等等
: 但我們提出所謂“適合生命”居住的條件
: 精確來講這條件比較像是適合地球生命居住
: 一切遵從人類模式
: 換句話說 我們對生命的定義被侷限了
: 我們豢養的阿貓阿狗阿牛阿豬
: 其實並不真的認知到人類是個比牠們更高等的智慧生命(牠們比較停留在個體自我的認知)
: 牠們只知道服從>>有得吃的模式
: 之所以如此 是因為人類超越牠們能領略的範圍
: 同理,是否存在更高等的生命超越人類能理解感知的範圍
: 人類定義了時間,空間 然後將自己至於這個維度中 煩惱著要如何才能在壽命內到達某個
: 距離外的地方
: 是否存在生命早已跳出框框呢
: 甚或是我們對於生命的定義應改寫
: 生命不一定得由氫 氦 碳 矽 氧 為基本組成
: 生命不見得要有像人類一樣邏輯式的思考方式呢
: 還是說
: 真正的生命一定要遵從這些科學原則才稱的上是生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