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也不是他們來到臺灣以後才有的習慣,1949年之前人還在中國時,
也一樣是排斥和外省來的通婚。錢鍾書的「圍城」就有這一段,
當男主角方鴻漸寫信回家說要結婚時,方家老太太發疑說:
「她是不是外省人?外省人的脾氣總帶點兒蠻,跟咱們合不來的。」
更早一些的朱自清,也在回顧自己的揚州背景時說:
揚州人在上海被稱為江北老,這名字總而言之表示低等的人。江北老在上海是受欺負的,
他們於是學些不三不四的上海話來冒充上海人。到了這地步他們可竟會忘其所以的欺負起
那些新來的江北老了。這就養成了揚州人的自卑心理。抗戰以來許多揚州人來到西南,大
半都自稱為上海人,就靠著那一點不三不四的上海話;甚至連這一點都沒有,也還自稱為
上海人。其實揚州人在本地也有他們的驕傲的。他們稱徐州以北的人為侉子,那些人說的
是侉話。他們笑鎮江人說話土氣,南京人說話大舌頭,盡管這兩個地方都在江南。英語他
們稱為蠻話,說這種話的當然是蠻子了。然而這些話只好關著門在家裡說,到上海一看,
立刻就會矮上半截,縮起舌頭不敢嘖一聲了。
現在對岸的論壇上,中國各地人民的偏見大戰,也沒一天有停過,
戰北京、戰上海、戰東北、戰河南、戰浙江(尤其是寧波)....
熱鬧得很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