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abc12812 ()》之銘言:
: 東羅馬帝國雖然號稱羅馬 但實際統治地區主要在希臘 小亞細亞一帶
: 並未及於羅馬地區
: 這樣國號和統治地區不符的狀況 可以說它是一個流亡政權嗎?
: 不知道帝國人民會把自己當成羅馬人? 希臘人? 小亞細亞人?
: 還是既是羅馬人也是希臘人?
由喜愛羅馬史的人給小小的想法,相信版上還有高手能補充跟勘誤。
首先東羅馬帝國,是後人稱呼的,在戴克里先,將帝國分治後東西加上副儲君共四位目的
是解決羅馬帝國在中後期,各地紛亂的問題。直到狄奧多西將帝國給兩個兒子後分裂,嚴
格上是誰宣稱正統的問題,最後西羅馬先滅亡。繼承分治系統的東羅馬帝國則繼續延續,
事實上根本沒流亡政權問題。阿 就羅馬帝國阿~雖然跟原本差很多了。
只有在中世紀後與西歐基督教世界(東正教 政教合一東羅馬)宣稱基督教正統的問題。
至於羅馬人的認知問題,這問題本身是大哉問,應該說歷時性相當長
用粗俗的說法,羅馬人可是大雜燴。後期帝國的君主根本是蠻族XDD 也是羅馬人
用最簡單的說法
"羅馬人本身是透過,羅馬法律跟體制賦予公民權的過程"(包含社會文化等等)
羅馬人原則是多元的組成,其考察,要從王政、共和(帝國)等變遷來看。
以下文長
一、羅馬部族到羅馬聯盟
羅馬民族觀念的演變最早這是一個從臺伯河七個山丘發展的部族,擴張到城邦聯盟,
並透過羅馬法(法權的觀念)變成一種公民權的演變。而羅馬人法治的公民權,使它具有
現代國家特徵的想像。但這樣現在國族我族與外者的區別。
可以從國族與國族主義一書中所提除了傳統文人在農業社會中要在不同階級之上建立
一套普遍文人文化與同質性是不可能的(但之後工業社會談到教育就創造這可能)。於是
社會變成排他性,這劇烈的變動直到高級文化的滲透「教育普及」國族主義才能誕生以維
持。
除了這樣教育普遍性觀點,羅馬人更具特色的是採取同化戰敗者特性,將擬納入體制
內,這樣歷程尤其在王政至共和時期可以看出最大彈性。同時也羅馬快速擴張的時代。
接著我開始以歷史演進敘事,如同一民族對於自己的起緣會有一連串故事情節,羅馬
人也亦同。從西元前13世紀特洛伊陷落的一批移民,中間而到西元前753年羅馬建國之父
是羅慕路斯,而那傳說中的世界其實也不太可考究。當這母狼傳說的羅馬人開國之後便選
擇在臺伯河旁的小山丘建國。這時是羅馬人只是一個小小部族,北方面對著伊特魯理亞人
(伊特拉斯坎)用鐵民族,周圍更有拉丁人、薩賓人、溫布里亞人、薩謨奈人、羅卡尼亞
人、高盧人、希臘裔、腓尼基(迦太基)等。
羅馬擴張,可以說仰賴建國之王-羅慕路斯的制度,他將國政體系分為國王、元老院
、公民大會三個部份,同時也是支撐羅馬國政運作的三股力量。而同化戰敗者就是因為戰
敗人皆可以進入這體制。國王是負責宗教祭典、軍事與政治,元老院則是上層階級也是向
國王進言的行政單位(事實上是為了弭平部族之間的權力問題,久而久之變成一個社會階
級),公民大會擁有否決權而且國王是用公民大會選出來的而非世襲,也包含政府官員的
選舉,包含法令頒佈的同意權。
從第一代羅馬王羅慕路斯搶強薩賓族的女性,通婚與交戰的故事,最後兩族和戰後薩
賓族擁有元老院議員以及公民大會的人選資格。縱使交戰中羅馬戰得4次優勢,最後兩者
擁有同時的權力。在古羅馬史料中普魯塔克在《列傳》一書中說:「同化戰敗者是羅馬強
大的最主要因素。」確實的,以這樣角度要確保領土,化敵為友是最快的方法,第二任羅
馬王便是由薩賓族的人出任,這期間羅馬人與周圍的部族開始合併與同化(但要強調這還
是比較城邦式聯盟),直到第七任羅馬王因為搶不同部族女性的事件,羅馬王政在西元前
六世紀末宣告結束。
歷史學家李維認為,羅馬的政治體制是其強大首要因素,理由是:「我們一般所熟知
的政體有三種,就是王政、貴族政治、民主政治。如果你問羅馬所實行的到底是這三種政
體中的哪一種,恐怕沒有一個人答的上來。
王政是以執政官為一國之首;貴族政治則首重元老院的運作;而民主政治則是將焦點放在
公民大會上…羅馬的政體,正是這三者的組合」。
下列是筆者整理「羅馬共和時期大世紀」做為補充
509 B.C. Res Publica羅馬共和開始
494 B.C. Tribune設護民官(保民官)並設平民大會(plebeian assembly) 因為罷戰平民拒
絕出兵 貴族妥協而設立
1.執政官與元老院與平民接及交涉直接藉由護民官
2.護民官有否決權但戰時不得行使(事實上戰神馬爾斯大門時常打開一年到頭都在打戰,
較少機會實行)
450 B.C.訂定十二銅表法 將不成文法成文法化
445 B.C.平民與貴族通婚 因執政官克勞狄斯強搶民女之後設立
390 B.C.高盧人(賽爾特人)入侵-再次突顯兵源問題來自平民
367 B.C.李錫尼法制定 平民可任執政官 日後其他官職平民皆可出任
340 B.C.規定執政官中有必須有位平民
實質上由貴族政治轉變為寡頭政治
執政官(Consul)
羅馬共和時期最高行政首長相當王政時期國王,國王與執政官皆由公民大會選出,經
元老院通過就任國王其任期終生,而執政官任期一年可連任年齡設限四十歲以上,一次選
兩位防專權,有(國王亦有)軍事權相當於現今軍事參謀總長與國防部長並要召開公民大會
。
公民大會(centuriate assembly)
延續王政時期的公民大會由所有羅馬公民組成百人一票小選區制,與雅典一人一票不
同,選舉國王(共和時期執政官)與政府官員但沒有決策與立法權力(執政官與護民官有權
力);但他們擁有否決權與通過立法,還可審查無論是王政還是共和元老院建言給國王或
執政官所擬的政策,另外戰爭與談和皆須經由公民大會同意才生效。
元老院(S.P.Q.R)元老院暨羅馬公民
元老院在王政時期本為有地方部族長老組成,元老院議員為終身任期並不屬於官職,
稱為「父老」到共和時期因為新興家族,有擴增人數有新進心血,此時改稱「新任議員諸
君」,而護民官卸任後可也任議員,在王政與共和體制下元老院只有勸告與建言功能,事
實上執政官都是由權貴元老院議員才有辦法每年提供有能力的人更換人選。而共和政體的
崩毀,也是從這三者變化說起羅馬共和精神的頂峰,約在是共和中期時(第二次布匿克戰
爭後)。
誕生於西元前509年的共和體制,套羅馬史學家李維斯在《羅馬史》,講述共和時代
的一開始用了一段話:「我接下要談的,應該是得到自由的羅馬人在太平時期與戰時是如
何生活。因為,羅馬即將成為由每年選出來的人所治理的,受法律而非個人統治的國家。
」這樣的狀況就是國王這制度變成了兩個執政官制衡並相互有否決權的制度,反止擅權。
初期羅馬國力下降,開始重整並派考察團去希臘,但羅馬人內貴族與平民矛盾擴大,
西元前449年頒布的「十二銅表法」,並未解決此問題就算在四年後民明與貴族通婚也一
樣,對於新進的部族,很難有同等地位建立(直到西元前367年李錫尼法,西元前89年朱
利斯公民權法這兩部分放到階級流動去談),此外在戰爭中拉丁同盟也開始潰散,尤其在
西元前390年高盧入侵將整城邦同盟給擊潰。在這之後羅馬重振將拉丁同盟解散後轉成羅
馬聯盟,本來各城邦是相互締結關係,改成羅馬聯盟,形式為以下五個,第一是以「羅馬
」為中心,其二拉丁同盟的同盟國,第三是地方自治體、第四殖民地(如被滅的迦太基)
,第五歷史學上的同盟國(如埃及的托勒密王朝)。由此可以看出羅馬聯盟的彈性。
除了地方自治體、或第五個同盟國形式,在戰爭時幾乎都會出兵以及物資協同為「羅
馬」這名詞捍衛國家。後兩者協助出資通常戰後羅馬會再用金錢收購。而拉丁同盟的同盟
國公民權爭取則放到西元前89年朱利斯公民權法談。
從中我們可以看到羅馬在這一系列與外界接觸不可避免的擴張時代輪軸下,羅馬巧妙
用同化戰敗者以及法制的方向不斷擴充自身實力(確實國族方向走向不同道路,因為並未
強調區分而是同化),最後共和消亡也是因為霸權過度而開始消亡,縱使這破掉的皮囊有
許多人不斷的修補卻也是難逃命運,這系列便是布匿克戰爭之後。
筆者便放上一段話無論多麼強大的國家都無法無持長久國泰民安,即使沒有外敵,也
可能出現內亂。就像是強壯的身軀,雖然無懼於外在任何敵人,但是只要體內一罹患疾病
,就會受苦於身體的內臟病痛。 —漢尼拔— (摘自李維的《羅馬史》),這句話便是第
二次布匿克戰爭,迦太家名將漢尼拔所說。另一段經典而希臘史學波力比維斯跟著小西比
奧(當時帶兵執政官)去滅迦太基城,滅城後小西比奧也對著波力比維斯說:「老友,曾
經繁盛一時的帝國,今天卻滅亡,我們正躬逢其時,但是我胸中並無勝利的喜悅,反而哀
傷著有一天羅馬也會步上同樣的後塵。」
確實勝者的迷失,是羅馬霸權接下來的問題,將地中海內為我們的海,羅馬人確實擴
大這民族了。而這樣的羅馬,直到與迦太基發生三次布匿克戰爭後,因為領土擴張便是羅
馬霸權擴張後帶來的問題,問題逐漸浮出檯面,政治、經濟、社會、軍事皆出現問題,重
要事件分別為格拉古兄弟改革、馬略軍事改制、同盟者戰爭、馬略與蘇拉武力奪權、元老
院派與平民派競爭、最後龐培勢力的抬頭,之間不斷交織著,突顯西元前133至前63年這
革命動盪的世紀。成功是必須付出代價的,而羅馬人是如何解決內部階級的問題,亦或暫
時性的穩定(民族),但免不了的是共和體制的消亡就筆者所讀來分析其原因吧。
二、羅馬階級流動性的穩度
在講到共和後期的問題,筆者先說明西元前367年李錫尼法,以及平民參政以及無法
剝奪償還債務自由,穩定了上下層階級平民有機會進去任職官職,促了內部階層流動。相
同的後著無法剝奪償還債務自由對羅馬人而言,奴隸不是天生的,只不過是因為後天遭不
佳,所以只要債務償還是有機會翻身的,而這條無法剝奪償還債務自由法案是更加確立(
奴隸也有分等級專業教師到工匠礦工,童奴,有截然不同,有趣的是因為羅馬家族的家父
長制以及生活習慣奴隸有時就向親人一樣,在羅馬史被殺的人屍體就那些奴隸冒著生命危
險抬回,不因為主人死去後而逃離。),在羅馬史上只有兩次奴隸暴動一次便是西班牙礦
坑的奴隸暴動,另一次事件奴隸鬥士斯巴達克斯,面臨也是共和末期的動盪發生的。西元
前89年的朱利斯公民權法,主要是共和末期內部,許多拉丁同盟需負擔很多羅馬公民義務
卻無相對公民權(附註跟三次布匿克戰爭擴張有關),於是掀起了同盟者戰爭,戰場狀況
羅馬聯軍對上義大利聯軍(拉丁盟國),由於通婚的狀態下,可能你的戰場對面就是你堂
兄弟等,這樣戰爭結束在朱利斯公民權法(凱薩伯父提出),賦予拉丁盟國有相同公民權
並穩定了問題,維持了羅馬人。
這項是特別補充獨裁官時期的凱薩,各項重要改革中,拉丁語與地方語言的併軌制,
對於想像共同體,安德森所指的方言的保留,很難想像的原來從凱薩任獨裁官時代就,就
奠定了基礎,當時拉丁文以及希臘文已經高度完備並解有擴散能力,因為凱薩的分權主義
,也讓當地人長期使用當地語言,以及凱薩長才更從包容性(高盧人成為元老院議員)。
當時歷史笑話一口講不準拉丁文的議員,便是高盧人。但也在看出就算是共和末期,仍會
吸納不同族群加以同化,帝國時期的日耳曼戰線或者不列顛的戰線亦同,但包容性在宗教
上卻是越來狹隘,這邊要談的是在下一部分談多神教到單一基督教。
共和消亡綜合分析如下首先因為在戰爭之後,羅馬領土也隨之擴張,帶來是許多戰爭
後獲得的奴隸、戰時土地廢耕與兼併、領土擴張之後本來稅收採直接稅改為屬省十分之一
稅,當時屬省東至希臘西至西班牙、加上礦的收益,已經不需要向公民直接課稅,直接稅
是依資產比例課徵,這樣造成有錢的騎士階級有多餘的資金可以借貸,而當時較窮自耕農
要向他們借貸,而騎士階級用各種名目使自己土地擁有擴大(有土地法約束但已名存實亡
了),土地大加上使用奴隸或佃戶耕種,賣到市場價格較低廉而自耕農東西賣不出去,這
造成還不出來把土地賣給借貸人,而貧者越貧,富者越富,而當時護民官,格拉古兄弟就
是在這大環境下做改制,最著名的就是農地法,但得罪騎士階級與有許多法案也得罪元老
院招致暗殺,而元老院權力是如何擴張的呢?
答案是在戰爭時,原因很簡單戰爭時緊急危難,而兩名執政官都帶兵出去作戰,只留
下法務官做處理,而且執政官常常戰死,原本只有勸告功能的元老院獲得了,外交、人事
、財政、司法、軍事而戰後並未歸還執政官,而護民官當時有很大權力,兩者就起了很大
衝突,這可以看出平民與貴族衝突日益擴大本來公民大會職權也漸漸失去功效,馬略平民
派與蘇拉元老院派的政爭,就目前情況反映到現實社會是很合用的,借貸是資本主義社會
很常見的,錢滾錢銀行就是這樣賺錢的,窮的也是越來越多這種M型社會古代社會就有了
,只是有錢人數量沒那麼多規模也沒那麼大,而共和時期的民主就民主了嗎?
在中期應該還達到,前期執政官權力過大後期是元老院,現代民主社會還不是權力掌
握在少數人手上的寡頭政治,現代也是一樣,再來看馬略的軍事改制因為羅馬正規軍素質
過低,在第三次布匿克戰爭小西比奧軍隊就向同盟國募兵,證明不信任,之後軍隊也常常
吃敗仗,原本羅馬軍制是依資產徵兵,通常資產高的都是重裝步兵(因為裝備是自備),而
貧富差距大有錢人自然不想作戰,自然作戰意願地就兵敗如山倒,馬略將徵兵改為募兵制
,加入都是想作戰為了薪水的無產階級,自然戰鬥力強,加上私兵化的軍事改革造就了龐
培凱薩等軍事長才的勢力。而不可避免的是,羅馬共和末期階級流動越來越差。只能透過
帝國、與建設等安全庇護。而貧富差距次無法改變的問題羅馬公民而言,或許只剩下屬省
上治理與庇護,並且就是簡單社會救濟(小麥法)。
三、羅馬建設與救濟以及宗教上的彈性
條條大路通羅馬,是一句大家都聽過的名言,羅馬人透過家門與家族,出錢做公共建
設(很多時候並不是國家出錢的,所以像阿庇斯大道等都是以家族命名與維護),簡單說
透過是透過「私人」配合「公共」,由各地權貴富商投資以彌補國庫的不足。這點可以順
便補充就算有時階級不流動仍然可以保持一定穩定,有錢人有把錢花在公共補助上,對於
下層階級施以小惠。
而四通八達的交通可以資源、政令將送到各處也可以集中,尤其進入帝國時期缺乏彈
性羅馬需要這樣,同時羅馬也將引以為傲的公共建設推至各地,過的像現代人的生活(以
我們現代角度觀點來說)。硬體大道、橋樑、水道、澡堂。將最基本的所需擴散出去,軟
體的醫療、教育、郵政制度,給予知識和環境。還有那些娛樂設施更是看的出,行有餘力
的生活型態。所以被同化邊省的省民或者首都裡貴族還是平民甚至奴隸皆可以享用這公共
建設(奴隸跟貴族還會一起洗澡)。
在之前貧富差距加大的問題,面對無產階級的貧困,小麥法,雖然勉強只足夠最底限
的溫飽。但以當時用國家這樣長期救濟的方式,就算因為貧富差距的問題,國家仍保有社
會的一定穩定,這也對你當羅馬人而言的一個保障。宗教方面如希臘史學家戴奧尼索斯《
古羅馬史》提到:「羅馬,在於他們宗教思考模式」意味著不會以信仰為最高指導原則。
」因此羅馬人在國家治理與公共建設上,可以看出那理性與務實的層面。由於承襲希臘多
神信仰,神除了富含人性,此外統治者也常常神格化(但是死後),也可以信仰也可看過
是生活中的彈性,所以當時並沒有發展出政教和一的狀態。直到基督教與羅馬帝國的衰亡
剛好搭上線後,諸神的神殿關閉,象徵政教和一的基督教國教化。同時間羅馬人也失去了
最後的彈性,一個由有基督教一統的世界觀降臨。
基本上共和末期至帝國五賢君時期,羅馬霸權就呈現防守態勢,邊境的同化方式如初一
轍。羅馬的帝國時期興盛到衰亡則可寫成超長一篇再此略過。
參考資料 鹽野七生。《羅馬人的故事,系列作》,台北:三民。
作者:
e30901 (穿越45)
2015-07-28 19:56:00羅馬王
作者:
kgb1019 (小凡)
2015-07-28 19:57:00是你 羅馬王
作者:
asd2260123 (å—éƒ¨å¤§è‘‰æ–‡çµ„å¤œæ ¡è‚¥å®…)
2015-07-28 19:57:00先推
作者:
hmt17 (Popo:(b゚▽゚)b)
2015-07-28 19:57:00推
作者: abyssdevil (devilmsn) 2015-07-28 19:58:00
羅馬王 萬歲
作者: scipio211203 (Waiting) 2015-07-28 19:59:00
歷史版的fatisuya才是高手 小的只是班門弄斧
作者:
omi0210 (楠仔坑郭美珠)
2015-07-28 20:18:00羅馬王可以給我圖解版嗎
作者: scipio211203 (Waiting) 2015-07-28 20:19:00
會泡澡 羅馬的是最早將自來水工程建立的澡堂幾乎是他們城市規劃的必備 也是健康防疫的基本我不太會用PTT畫圖 這有難度XD 抱歉
作者: steel (steel) 2015-07-28 20:22:00
西庇阿 阿非利加斯 4 ni?
作者: scipio211203 (Waiting) 2015-07-28 20:22:00
7/9號還有一篇角鬥士的 鼎鼎大名留下的斯巴達克斯是的 scipio 沒錯 翻譯問題Spartacus and the Slave War 73-71BC 這叛亂很有名回steel 其實我是坎尼會戰的幽靈(亂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