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意間臉書爬文爬到這段故事,之後跑去WIKI查還真的有....
http://tinyurl.com/p88ccez
番膏指的是清朝至日治時期在臺灣開墾的漢人把捕獲原住民將其人肉及臟器食餘的人骨所
熬製成之藥膏。
此風當時在臺灣難以禁止。胡傳所撰之《臺灣日記與稟啟》一文有記載相關事蹟:「埔裡
所屬有南番,有北番。南番歸化久,初亦不茲事。北番出,則軍民爭殺之;即官欲招撫,
民亦不從……民殺番,即屠而賣其肉,每肉一兩值錢二十文,買者爭先恐後,頃刻而盡;
煎熬其骨為膏,謂之『番膏』,價極貴。官示禁,而民亦不從也。」[1]胡傳於1892年在
台任官時,發現埔里地方居然有人賣人肉, 當地漢人看到原住民便爭相殺之,取人肉來賣
,每兩賣二十文,買者爭先恐後,又煎原住民之骨為膏,稱作「番膏」,官府禁止無效。
日治時期大正十年(1921年),任職台南地方法院通譯官的片岡巖所著《台灣風俗誌》中
,記載漢人習慣吃原住民肉的史實:「南投廳埔裏社以北鄰接番地,住民若殺一個番人時
,舉莊都來慶祝,將番人首級插上槍尖…打鑼鼓歡呼遊行各莊…有人將番人屍體寸斷煮熟
,然後切片分給每一個人吃…
《台灣總督府公文類纂》也發現幾篇食番肉的紀錄。顯示直到日本統治時期,台灣漢人仍
有食番肉的習俗,而且還有很多料理方法,除了番肉、番膏,還有番鞭、番下水等。
醫療傳教士馬偕博士的回憶錄(P266)中則記載:「...有數十個人到那裡去,的是要得到生
番部分的肉體作為食物和藥,生番如果是在內陸被殺,通常他的心臟會被拿去吃,身體的
肉也被割成一條一條的,骨頭就被煮成膠,保存起來作為治瘧疾的特效藥」。
連馬偕博士都有看過....
有沒有番膏的八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