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大家庭,爸媽將小明托給一個保母照顧,
保母有天心血來潮,跟小明說之後要餵你吃大便,
小孩很害怕而且怕以後會習慣吃大便,
展開一連串的抗議與求援,
不管跟兄弟姐妹、叔伯阿姨反應,
或是跟爸媽大聲疾呼,用盡所有方式想讓其他人知道他的處境,
但其他所有人都不以為意,認為小明只是個小屁孩,
不乖乖吃飯、在那邊吵鬧,
終於有一天,保母已經挖了一匙大便,嘟在小明的嘴邊,
小明受不了,反手拍開,也順勢掃到保母臉頰,
這時候,所有人才注意到他們之間的衝突,
所有叔叔伯伯阿姨嬸嬸都跑來看,
接著,大家都開始指責,
小明為何這麼沒禮貌,為何以下反上,為何有暴力傾向?
甚至連父母親都挺保母,說這是我很信任的人,
他怎麼可能餵你吃大便,一定是小孩子不懂事,不想吃就說那是大便。
所有人七嘴八舌,焦點全部放在小孩以下犯上,暴力傾向。
甚至把小孩綁起來、跪算盤。
如果你是那小孩呢?
看著好了,
接下來哪些人是會去探討這大便到底是不是大便,
餵的東西合不合法,該不該餵小明吃這東西。
哪些人會把焦點放大小孩的不禮貌、抗壓性低、不孝順、盲目而激情,
而去忽視了是什麼逼他如此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