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件事情我也想很久,我覺得問題可能出在"價值觀"和哲學觀上面,分享我之前
看過的一個京都大學教授後來變成校長的二次學運真實故事,後來還拍成電影
不過瀧川幸辰是為了理念和信仰而戰,KMT是為了利益和新台幣而戰
打倒萬惡國民黨和邪惡的馬英九!!!
http://blog.yam.com/lawpaper/article/50945192
引爆日本史上最大學潮 教授瀧川幸辰 文/謝明珠
瀧川幸辰,1891年出生,父親在他7歲時因病逝世,由他的叔父撫養長大;中學
時因為對英文非常有興趣,透過自己用功,他的英文程度就已經比一般同期同學高出許
多。後來,因為該中學也有德文課程,於是,他也開始學習德文。沒想到,後來瀧川幸
辰的德文,琅琅上口的流利程度,更勝英文。
瀧川幸辰自幼受到家訓教誨:【儘管往你的人生道路前進,不用管旁人的眼光和批評】
,深深影響。以致,認識他的人,研究他的人都說:瀧川幸辰的一生,簡直就是把他家的
「家訓」在做淋漓盡致的執行。
堅持己見無畏師尊 刑法零分卻成大師
後人曾寫過有關「瀧川幸辰」的書,書名的標題,就是《永遠走自己的路,不管旁
人的眼光與批評的刑法大師-瀧川幸辰》,簡明扼要的闡明稿註解了他的一生。
瀧川幸辰念京大法學院,才剛成為「大一」生時,他就在期末考的考卷上,大膽批
判他的任教老師─新派刑法教授勝本勘三郎,故意不理會老師的新刑法論,而答以反對老
師論述的「應報刑論」(刑罰之本質是針對犯罪的害悪行為給予應該的刑罰)。
新派刑法主張的名人教授勝本勘三郎,看到學生如此作答,也就故意把瀧川幸辰的
考卷,拿到二年級生上的「刑法各論」課堂上,朗誦給學生聽,然後說:「這樣的答案,
是真的很有趣,但是,我卻好像給自己的兒子重重打到頭一樣,這張考卷,我,不給分數
!」活生生當掉瀧川幸辰的刑法學。
當然,誰也沒想到,這位被當掉刑法學的法學院學生,後來變成刑法學大師,積極
引進德國刑法學概念至日本,並被大量研讀使用。瀧川的刑法理論,是以當時左翼的馬克
思主義為思想背景,認為在「階級對立」的社會裡,若不嚴守「罪刑法定主義」的話,
「刑法」終將只是「階級打壓」的手段罷了。
他強調「法客観主義」,這樣的立場與當時主流派的主張:社會防衛・主觀主義的
「牧野英一」等人之「新派刑法理論」的看法完全不同。理論衝突對立,加上家訓就是
「往自己的路前進,不用管旁人的眼光」,因此,瀧川幸辰在當時遭到「主流」刑法大師
的集體嚴厲批判與圍剿,也是想當然爾的事。
大家都認為【瀧川刑法理論】裡,強調「道義責任的國家主義」是一種危險的反國
家思想。
當他的學說思想被視為毒蛇猛獸之後,在他後來的一場演講,引發文部省官員跳出
來抓他,內閣大臣也跑出來打壓他,也就不足為奇了!
只是,日本官方萬萬沒有想到,學術界對於瀧川的支持,以及學生對他的擁戴,竟
然發展出日本史上最大的學運-「瀧川學運事件」。
1932年10月,當時在京都帝國大學法學部任教的瀧川幸辰教授被邀請在中央大學法
學部演講,主題是:【透過「復活」,了解托爾斯泰的刑法觀】。
演講內容,大致是在說明與闡述,俄國大文豪托爾斯泰的主張:「社會會有犯罪
發生,都是因為國家(組織制度)的不好」,瀧川幸辰教授借用托爾斯泰的文章,進一步
連結解釋,當時的日本:文部省及司法省二省,幾乎是在無政府狀態下的肇事者。
演講過後,效應馬上出現,聽講者雖嘩然,但卻多認同,更強烈的反應是,主辦
的中央大學的法學部部長,驚嚇一身,私下盤算,與其等他人告狀文部省,來查辦中央大
學,倒不如先行向文部省說明,期待不要引起司法波浪,惹禍上身。
於是,主辦大學主動輸誠,飛奔文部省,向上級說明原委,強調演講者的言論,並
不能代表聽講者與學校的言論等說詞;主辦大學這等投誠作法,確實奏效,暫時避掉了文
部省官員對學校的查處。
抨擊文官慘遭清算 聯盟相挺引爆學運
不料,1933年3月,司法省的法官與檢察官遭司法省的職員檢舉,指其多數為共產
黨員,並把問題扯成赤化問題與國家安全,說是「司法官員已都被赤化」,這一檢舉,後
來演變成史上有名的「司法官員赤化案件」。
該檢舉經媒體轉述,貴族院的的大炮-參議員菊池武夫,才剛罵完美濃部達吉為
「學匪」,要軍部抓拿美濃部達吉,好好查辦,整起秀才剛告一段落,又冒出如此一個絕
佳炒作題材,菊池武夫豈有放過不利用之理?
於是,菊池武夫馬上再開戰場,只是目標轉向「司法官員被赤化」案件,大力追擊
文部省,強烈要求文部省,要硬起來,要好好抓人,看哪些教授是栽培赤化的司法官之元
凶。
菊池武夫的砲口,集中時任司法考試委員的瀧川幸辰,點名經他考選錄用的赤化司
法官,將是國家的禍害,瀧川幸辰不僅是罪魁禍首,更是「帝大赤化教授」,怒責文部省
,並要求官員們一定要好好查辦瀧川幸辰。
菊池武夫也點名開罵當時的內務省,因為內務省使用瀧川幸辰所著的《刑法講義》
(《刑法読本》),菊池武夫還開罵,該書裡面所提之「內亂罪」皆亂寫一通,而「通姦
罪」只適用他(瀧川幸辰)自己的老婆。
菊池武夫上述不可思議的批判言論,在當時的貴族院留下了歷史見證。瀧川幸辰
演講時,就已經「反文部省」了,已算是不可原諒的黑五類教授了,而今,又有貴族院參
議員給了他們免責牌追殺令,文部省豈有放任罪行嚴重的教授及其著作在民間傳遞不良信
息,而不出重手之理?
因此,立刻下達了「禁書令」─瀧川幸辰的著作《刑法講義》(刑法読本)全數
查禁,任何書店不得販售與上架,否則視同叛亂罪。官方與權貴聯手之後,膽子就變得更
大;禁書後,他們猶未滿意,竟然由當時的齊藤內閣與文部省大臣,一起出面,要求瀧川
幸辰任教的京都大學將他免職。並隨時準備抓瀧川幸辰教授入黑牢,把他用思想不正的十
字架釘死。瀧川幸辰個人心理也有準備,隨時有可能會被釘上十字架,送入學術黑牢。
只是,誰也沒想到,這樣的狠招,竟惹怒了京都大學的「教授聯盟會」。
該校教授聯盟會反而出面要求學校,必須斷然拒絕齊藤內閣與文部省大臣的惡劣
要求,繼續留用瀧川幸辰教授。
教授聯盟會這一舉動,令齊藤內閣臉上無光,更令文部大臣惱羞成怒。於是雙方正
式摃上檯面,官方不顧一切,下達強制令,要求京都大學「限期」免職瀧川幸辰教授,俟
解職之後,就要抓他入牢。
1933年四月間,強行免職令「限期」一到,京大法學部7個教授、5個副教授、
2個講師、4個助手、2個助教及其他教授共31名及全部教職員,竟然全數串連、同時提
出辭呈,以「集體去職」的行動,來表達對文部省的強烈抗議。
發酵快速全校捲入 全國跟進勢不可擋
本來只是法學部的支持行動,沒想到,竟像瘟疫似的傳染開來,法學部的教授集體
辭職之後,接著,京都大學遭文部省「脅迫」必須免職瀧川幸辰教授的學校「總長」和
「校長」也相繼抗命,提出辭呈,以表示對自己學校教授的支持。
這一事件發展至此,看來是難以善了了。
瀧川幸辰教授受到這樣的支持和鼓舞,當然更加堅定他的走向,他也正式出面,撰
文呼籲京都大學的所有學生們,「為對抗文部省的蠻橫法西斯行為,站起來!」、「讓大
學自治,給學術自由」。
受到瀧川幸辰教授登高一呼的效應,出現了日本學運史上,最不可思議的現象:京
都大學法學部的所有學生,竟然集體全數「罷校」!
一般抗議,總是「罷工」、「罷課」,就是將抗議行動鎖定在某一時間點,而不是
完全退出,但是,這一次京都大學法學部的所有學生,並不是一時的罷課,而是集體
「罷校」!
同一天,該校全體法學部學生,不問父母同意與否,每個學生全在那一天,都提出
「退學申請」。
擺明著,就是要讓學校關門!
但是,學生們提出退學聲請並不是離開學校銷聲匿跡,而是專心在校園裡頭搞對抗
,在學校不斷舉行各種遊行、抗議當時文部省及內閣對大學的魯莽要求。法學部學生的英
勇表現,帶動了其他科系的學生,一時之間,風起雲湧,京都大學幾乎所有的科系,都紛
紛加入抗議的行列。
學校面對這種超級風暴,運作全面停擺。本來只是一個系的教授抗議,沒想到,學
生也加入,成了全系的抗議,接著,成了全校的抗議,這股風潮一旦成立後,很快的,它
就成了全國性的風潮。 關東的東京大學、關西的大阪大學,也開始了串聯行動,學生、
老師紛紛主動連繫各方大學生,加入抗議活動,在日本國地圖上,橫向串聯成一條線,從
「關西」到「關東」所有的知名大學,組織成立了「大學自由擁護連盟」,讓規模擴大成
全國性的學運抗爭。 這一風潮學運,越演越烈,許多學校都陷入停擺狀態。
當時的媒體人與文化人,也不甘被視為缺席,加入縱橫串連,號召文化人200多名,
一起參加的「學藝自由同盟」,大力讚聲學生的學運聲勢,積極主張:「給教育自由、給
學習自由」。
參與的人數、參加的事業,越來越多,連當時著名的雜誌,如:《中央公論》與
《改造》;報紙方面,例如:《大阪新聞》等,也都不畏被文部省勒令關門的風險,在雜
誌上、報紙上,以接力的方式,不停、不斷的刊登各種批判文部省的文章與報導。
主導學運的學生們,在這個時候也發揮了年輕人的極致效率,在這段學運期間創辦
了《學生評論》、《世界文化》、《土曜日》(中譯:星期六)等,標榜反文部省法西斯
惡行的雜誌媒體。
這麼強烈的全國性反彈學運,最後,雖然沒能保住瀧川幸辰及支持教授們的教職,
但至少保住了學術自由主義文化運動的命脈。
這是日本史上最有名的學運事件,被稱作「瀧川學運事件」。
學運事件拍成電影 事隔多年轟動賣座
風潮過後十三年,1946年,聯合國軍最高司令官總司令部為鼓勵自由主義,並撻伐
法西斯獨裁強權,提供電影從業者獎勵金拍攝相關電影。
當時的年輕導演黑澤明,因為被學運精神感動,非常崇拜瀧川幸辰教授,就提出申
請,準備拍攝他的故事;黑澤明認為,瀧川幸辰學運事件就是為對抗文部省的法西斯所引
起,是最佳的題材。果真,年輕的黑澤明申請到獎勵金,並以瀧川幸辰教授為主角,來編
寫與架構學運事件的劇本。
該片片名:《わが青春に悔なし》(中譯:《我的青春無悔》)這部戲是黑澤明導
演人生的第五部戲。因為得到獎勵金計劃的導演並不多,不少導演帶著酸溜溜的口吻,譏
笑「聯合國軍最高司令官總司令部」對年輕人的草率信任,將會使投資成本一去不回。
沒想到,以學運事件始末及年輕學子為重心的劇本,深深憾動全日本國的觀眾。電
影主題中,深度探討年輕學子的理想奮鬥,夾雜學運中,年輕愛情的曖昧醞釀,風潮事件
的不停脈動,加上扣人心弦的感情張力,讓當時年輕人爭相走告(當時沒有FACEBOOK、沒
有粉絲團可以加持),使這部《我的青春無悔》電影大賣座,也奠定了黑澤明的電影賣座
基礎。
有影評者分析,這部電影使得黑澤明後來在電影拍攝的技巧上,更為熟練,尤其在
利用某某事件來影射,並引人思考的表達手法。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電影拍攝同年,瀧川教授終於得以「回籠」京都大學任教法學
院長,聯合國軍最高司令官總司令部也讓當時學運時期的眾多辭職教授與職員紛紛復歸大
學職務。
1950年,回任教職不到四年,瀧川幸辰主動辭掉法學部部長職務。隔年,1951年,
日本天皇造訪京都大學,法學部的學生代表,向天皇提出建言,要求「廢止天皇制」,學
生並在天皇面前,同唱「和平之歌」,暗諷天皇的二戰戰爭罪禍,也就是有名的「天皇事
件」的發起線頭。
學運再起竟翻臉打壓 心存天皇不認同作秀
這個時候的瀧川,竟然出面,建議學校應該「嚴懲」發動天皇事件的學生。
瀧川幸辰的主張,讓不少人錯愕不已!有人忍不住問道,這是當年的學運主角嗎?
怎麼一個學運的引爆者,竟然才沒幾年,就成了無法容忍學生表達意見的打壓者?
1953年,瀧川升任京大總長,1955年,京大學生認為他們隱忍對瀧川的不滿,已經
到了極點。
最後,學生決定採取行動,聚集在瀧川到校園必經之路,趁機攻擊瀧川幸辰,這一
行動,引來媒體注意與報導,被稱為「加暴學校總長事件」,也稱第二次「瀧川事件」。
日本學術史上的暴動,兩次「瀧川事件」,主角都是他,大家不能理解的是:走過
學運的瀧川,應該給予學生更多的寬容和空間,何以當了總長竟然就不理會學生感受,甚
至建議要嚴懲表達言論的學生。
或許,就一個堅定立場,專注學術研究的人,這樣的變化與結果,並不太令人意外。
歐洲一位左派思想的人士,就曾經說過類似感言。
他說:「當年大家都指責我,思想太偏左、太過激進,才沒幾年,現在大家又開始指責
我,太過偏右,太過保守。其實,我一直沒有動,只是大家太過快速的集體往左邊移動罷
了!」
1962年,瀧川幸辰逝世,他留下了許多有名的法學著作。
別人對他的傳記與評價,最常引用的標題,就是他小時的家訓:
「他不會理會旁人的眼光和批評,他只走他想走的路。」
(全文刊載於法治時報9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