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時報
專家觀點-周祝瑛:反課綱是否民粹過頭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801000912-260309
反課綱學生林冠華自殺身亡,爭議愈演愈烈。政大教育系教授周祝瑛7月31日表示,修訂
課綱是高度專業,各國訂定課綱時多找專家或教師負責,家長意見也僅供參考,從未聽聞
為此舉辦學生座談會,教育部期望與學生理性溝通,多次舉辦座談會,她質疑「是否民粹
過了頭?」
周祝瑛援引國外經驗討論這次的課綱爭議,像英國、紐西蘭等國推出新課綱前,會將修訂
好的版本先對外公布數個月,讓社會大眾檢視,針對有疑慮的部分表達意見,如此才不易
引發爭議,但台灣卻沒有這麼做。
「不知世上有哪個國家像台灣面臨這樣的國家認同危機?」周祝瑛說,1990年代李登輝執
政,先將中小學課程去中國化,2000年陳水扁上任,高中課程更充滿意識形態考量,除了
「李白歸為外國人」,還降低國文課文言文時數;這次馬政府修訂課綱,只是要將國文、
歷史科目在中華民國架構下回歸憲法精神,卻引來反對者批評「向中國傾斜」,周祝瑛認
為反對者誤將「中國大陸」與「中華文化」混為一談。
針對學生占領教育部,周祝瑛進一步強調,學生目的雖在突顯反課綱訴求,但「夜闖」分
際未拿捏好,不僅涉及公訴罪,又因抗爭時間鄰近總統大選,學生欠缺論述能力的狀況下
,只能拿意識形態做文章;此外教育部對自己的政策說不清楚,導致民眾以訛傳訛,將新
課綱理解成「傾中」課綱,抗爭變成選舉民粹角力戰。
周祝瑛指出,課程是教育核心,各國教育改革時,對課程改革都格外謹慎,「因為它是牽
一髮動全身的重要工作!」但近10多年的台灣教改制訂課綱時,或以躁進或以妥協方式處
理,才會留下許多無可彌補的後遺症,造成社會撕裂。周祝瑛呼籲,課綱涉及法治、教育
、國家認同,應在社會形成討論風氣,「別讓民粹葬送教育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