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Syd (Wish you were here)》之銘言:
: 機車在台灣的密集度是世界第一,
: 平均每百人就有67輛機車,
: 查了資料發現台灣機車的國產自製率超過95%,
: 每年出口數量也超過28萬輛,
: 這是否代表台灣的機車工業很強呢?
所謂的機車工業很強,實在是說不上,
台灣的機車工業充其量只是「簡單的事情重複做」,
講個實際點的例子,川崎1969年推出H1 Mach III,
也就是距今46年前,就有三缸並列的二行程引擎,
市售款極速185 KM/H,隨便改一改就破200 KM/H,
價格當年賣999元美金,當時一美元大概40塊台幣,
也就是台幣四萬就能買到,當然當時四萬塊很大。
46年後的今天,有看到台灣哪一家廠商做出多缸引擎嗎?
台灣有哪家廠商以世界各大賽事為目標做研發的嗎?
講耐用度,我有一台川崎B1,引擎是1968年左右的,
前年跟大前年暑假都有環島行程,去年單日從新北上武嶺,
騎回來拆開引擎一看齒輪油一滴不剩,變速齒輪完全沒事。
照樣繼續騎,我不知道台灣現在的塑膠機車有沒有這麼耐用。
要說台灣的機車工業強,只能說大量生產的代步車很便宜,
騎爛了不想修,乾脆就直接報廢,這種等級的機車做很多,
但講品質,想一想吃機油,汽油幫浦頻繁壞掉等問題,
這幾年層出不窮,還有一堆數不清的小災情,甚至火燒車,
如果不是因為幾十年來的保護政策,
這些廠商怎麼可能活到今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