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綜藝節目「缺的不是錢 而是態度」
2015-08-08 01:37:44 聯合報 記者葉君遠/臺北報導
薛聖棻和「最美和聲」工作人員合照,這其實只是導演組,還不是所有工作人員,已是龐
大陣容。圖/薛聖棻提供
在臺灣電視圈打滾近30年,薛聖棻(左)到大陸電視環境中去打開眼界,把自己當作新人去
學習。圖/薛聖棻提供
兩岸娛樂交流頻繁,臺灣製作人薛聖棻4個月前帶隊前進大陸北京衛視接手「最美和聲3」
的製播,從在臺灣10幾個工作人員可以做一個綜藝節目,到突然面對幾百個工作人員讓他
調度指揮,曾經遇過挫折,一度想要退出離開,結果因為電視臺高層一句「你為何要選擇
回臺灣面壁?應該留下來撞壁」而繼續接受挑戰,這一季下來,他經過了一段驚奇之旅。
出道近30年,薛聖棻在臺灣製播過無數叫好叫座的節目,臺視每年春節張小燕、哈林的「
紅白大對抗」和現在的「我要當歌手」都由他主導,也因為當了19年老闆,他發現許多人
就算對他有所批評也不會正面告訴他,為了不想當一個高高在上,而常被矇蔽不思進步的
媒體人,於是當北京衛視提出邀約,他決定把過去的功力全部打掉重練,當自己是新人接
下重任。
蕭敬騰(左起)、楊坤和張杰在「最美和聲3」中各有自己特色。圖/取自網路
大陸廣電總局一年才發4張選秀節目牌照給電視臺,「最美和聲」是其中一個,它不僅揹
負著數十億的投資成敗,更是讓北京衛視擠進全國前幾名的主力節目。在臺灣曾做過利菁
的「超級偶像」,碰到大陸的「最美和聲」發現思維完全不同,他說:「過去我們看到他
們一個團隊有數百人,總覺得為什麼10個人可以做到的事要花這麼多的人力?認為他們是
一群笨蛋,但做了4個月,我發現我們才是笨蛋。」
薛說:「因為人在臺灣,市場小,習慣一切東西都簡化,所有事情的要求和精緻度是低的
,久了我們卻不自覺,那邊100個人有100個人的必要性。」他舉例過去做「超偶」,帶選
手的工作人員只有4、5個,每個人負責10個選手,根本沒辦法挖掘出選手精彩的故事,後
來怪工作人員能力不夠,但為什麼?因為他們做了超量的事,「所以你會發現,有些選手
在臺灣選秀時說話無趣,在對岸卻變得侃侃而談,那是工作人員做了無數的功課,和選手
磨合後呈現在觀眾面前。」
他看兩岸綜藝,一個往上,一個走下,不知道確切地在那一年經過了死亡交叉,不過2000
年是一個關口,他們因為競爭激烈,動輒要負數十億的責任,於是想盡辦法在市場中存活
,所以成就了今天。「我們因為市場小,很多事大家總說算了吧,如果我們有一樣的預算
,也能做出同樣的東西,所以我們變得太過鬆散。但我認為,很多事就算你拿到了經費你
也做不出來,我們缺的其實不是錢,而是態度和想法。」
他說:「人家其實沒有看不起我們,是我們自己在唱衰自己,自哀自憐,我常想,我們擁
有最大的彈性創作空間(大陸有許多法規在限制做法),為什麼不能好好發揮?不能一昧的
在收視率不好時,就怪這個不好,那個不對。」薛聖棻以老闆之姿重做再職進修,回來後
有一番全新體會。
「最美和聲3」中的4位導師譚維維(左起)、楊坤、張杰和蕭敬騰。圖/取自網路
蕭敬騰(右)、張杰都在「最美和聲3」中表現亮眼。圖/取自網路
http://udn.com/news/story/7264/1107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