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geniuscheung ("萌"是一種原罪)》之銘言:
: 如題
: 颱風來了
: 菜就會漲價
: 如果說這些漲價的錢給農民賺,我想大家心甘情願
: 但事實上這些辛苦的農民並沒有賺到
: 而是被所謂的菜蟲給賺走了
: 那既然菜蟲這麼好賺,怎麼農民不自己來,原因大概就是怕被打
: 那想請問
: 有沒有這些菜蟲中盤商的八卦?
: 背景?靠山?來歷?
: (我相信大多數中盤商都是好人,所以請勿對號入座)
可以去參考以下文章,
不過我要講的不是中盤商的問題,
而是整個農業政策問題.
這才是牽動整個台灣社會最大的問題.
我截取其中一段...
http://gaea-choas.blogspot.tw/2015/08/blog-post_6.html?m=1
「從這角度來看,可以知道土地不只具備生生不息的意象,也包括人如何運用土地獲取經
濟利益的想像。但當我們檢視後者,往往會發現,這些開發案對開發所在的居民毫不在意
。」培慧細數《黏土》裡記載的段落,比如洪箱開始做有機農業的課程,卻發現沒人願意
報名,發現農民就算想要改變,也不知道該從何改變起,「換句話說,長期以來的工業發
展,不只是影響都市人對農村的想像,就連農村的人對未來的想像,也都被限制。」
對此,培慧相當感嘆,「因為台灣的農業發展歷程,坦白說還不錯,不管品種改良、耕種
方式,都有很好的基礎。但也因為這樣,政府讓它形成一種平衡——長期以來,國家對農
業有兩個原則,第一,低糧價,第二,保價收購。低糧價不是因為農民種的不好,是刻意
壓低糧價,這糧價三、四十年來幾乎沒有多大調整。民國六十幾年蔣經國當政後推動保價
收購三十幾年來,稻米一公斤只有十八塊(有三種收購原則,十八元為最低)到今天是一
公斤二十三塊。你問問自己十年前吃的麥當勞,價格也變了吧,但稻米幾乎不變。台灣特
別壓低稻米、蔗糖跟基本蛋白質壓低糧價,為什麼?因為一來是忽略農耕可以維生的可能
,另一則是政府的盤算,維持低糧價就有兩個政策效益,種田沒前途,就得有人去台北做
工。政府是這樣創造都市勞動力人口的源源不絕。而也因為低糧價,所以工作賺到的錢,
不用付出太多即可基本生活,繼而維持低工資。」
從台灣加入WTO至今,我們進口稻米的消費量有百分之八,多達十四萬多公噸的稻米混
入公糧。這不但讓大家無法分辨自己吃的究竟是什麼米,生產狀況如何,「還變相造成五
十六萬公頃農地中,有二十八萬公頃的土地因而休耕。」休耕的土地每半年可領四萬五的
補貼,既然低糧價,何必種?因而荒廢的土地,就成為政治人物的主張,拿來作為開發的
理由。「整個國家的政策對農業是不當的!」培慧直言,這種種疊加形成的現象,會讓主
張開發土地賺取利益的人無往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