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新聞] 我們很「熟」小林村大滿族人爭正名

作者: Cassander (Cassander)   2015-08-09 09:50:25
推 hitoshiki: 原來是滿族啊 和大清帝國是同族呢 08/08 22:04
跟滿族沒有關係的
以下節錄自 八八風災後五年,小林村族人的下個百萬目標
http://www.pure-taiwan.info/2014/07/taivoan-dance-group-to-japan
誰是「大滿」?誰是「大武壟」?
包括花蓮大庄及高雄荖濃的大武壟族人,都會自稱是「大滿人」,他們所釀的酒也稱為「
大滿酒」。
根據文獻記載,「大武壟」一詞最早出現在 17 世紀初,記錄於《台灣略記》裡。就跟所
有原住民族一樣,最早只有「部落」的概念,而沒有「族」的概念,因此「大武壟」一開
始是指位於現今台南玉井的 Tavorang,即「大武壟社」,而某些部落族人的自稱
Taivoan「大滿」,可能是「大武壟」的音變。(註 1)
就像所有原住民族的自我認同一般,所有「族群」的區分,基本上都是外來者的建構;在
早先那個年代,甚至在荷蘭人在台時期,彼此都還是以部落區分,就好像漢人會回答「我
是台北人」、「我是台灣人」,而很少會說「我是漢人」。但當學者接觸部落後,開始依
據語言、祭典等文化特徵,來區分這些族群。
17 世紀荷蘭新教教士干治士來到臺灣後,曾留下一段記錄說,大武壟等社的文化,和其
他現在認定是西拉雅族的部落文化與語言均相同。或許因為這樣,目前我們常把大武壟族
歸為是西拉雅族的一支,然而許多人卻不這麼認為。
為何不這麼認為?那又如何解釋荷蘭人說大武壟等社和西拉雅等的語言文化相同呢?
大武壟文化的獨特性
就和許多平埔族群一樣,大武壟族獨特的文化一直都未曾消失,只是外面的世界變得太快
,讓他們的文化來不及被看見……
「這應該是荷蘭人的政治操作!」考古及人類學家劉益昌教授認為,因為他就考古學的證
據來看,大武壟族和西拉雅族所屬部落的文化,均呈現出相當大的不同。
當時荷蘭人入台後,選擇與新港社(西拉雅族)結盟,攻打麻豆社及其他族群後,以某些
部落的語言為部落間的通用語,並非是不可能的事。「語言可以模仿、學習,但一些文化
的深層還是不一樣,」劉教授說道,暗示大武壟諸部落的文化本質與其他族群有根本的不
同。
即使是語言,大武壟語與西拉雅語,也呈現出很大的差異。
知名的南島語言學家李壬癸教授比較南部平原主要原住民族部落所發現的語料後,發現大
武壟族的語言和西拉雅語有很大的差別,例如西拉雅語的 s 對應到大武壟語的 r 或 d,
k、g 消失了,s 對應成 r 等;而相較之下,反而大武壟語與馬卡道語還比較接近。若根
據荷蘭人的史料,馬卡道語與西拉雅語不能互通,那大武壟語與西拉雅語是否真能互通,
也還是個問號。
經過那麼久遠的年代,與其他族群文化互相影響了這麼久,至今大武壟族文化仍有相當的
特殊性,而「平埔族」簡單三個字忽略他們與眾不同的文化,更是不恰當。
舉例來說,很多人以為大武壟族跟西拉雅族一樣,因此都是拜壺(祀壺)民族,但實際上
,目前大武壟族已經不拜壺了,反而認為他們的最高祖靈 ── 太祖 ── 是在公廨的向
柱(將軍柱)周圍;最重要的是,大武壟族將漁笴(向笴)綁在向柱上,為原本捕魚的工
具賦予宗教信仰的神聖意涵,這都是台灣其他二十幾個原住民族所未見的!其他像五仙女
、七仙女,還有在某些大武壟族部落扮演重要文化角色的鳥類 ── 如鷹、烏鴉、燕子,
還有俗稱烏秋的大卷尾,也都是非常獨特的大武壟文化,至今仍可在許多大武壟族的部落
看見。
於是就和許多平埔族群一樣,大武壟族獨特的文化一直都未曾消失,只是外面的世界變得
太快,讓他們的文化來不及被看見。
作者: sofaly (沙發椅)   2015-08-09 09:54:00
考試會考嗎@@"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