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註:
知道臺灣這個稱呼源於何處嗎,我想你應該要認識一下西拉雅
之前有人在問臺灣的平埔族群消失了,
其實並沒有消失在臺灣這塊土地上,而是被強迫的遺忘他們存在的事實,
身為在臺灣的一份子,希望你們能看看並了解關於臺灣這塊土地上的故事。
網址:https://goo.gl/R0RrTD
沒有名字的人
【10萬盈綠】
http://imgur.com/w5gA7YZ
「Tabe, mariyang wagi, nanang aw ta ti Hanyu。你好,日安,我的名字是Hanyu。」
「這是在新港文書(註1)上出現的名字,我會說…她是個大地主祖嬤!」
她使用這個遺失了百年的語言─西拉雅語,緩緩地解釋著它的意思和來由。
而這個語言的復甦,則是透過一批史料和一段跨國婚姻,才得以在台灣重新現身。
一、 生來就是西拉雅
「我比較幸運,『我是西拉雅族』這個想法,從我有記憶以來就存在著 。」
來自台南新化九層嶺的萬盈綠,從小就對自己的身分認同非常的堅定,她記
憶猶新的說著她的家族努力的過程。
起初,在萬盈綠的部落知道「西拉雅族」這個詞的人很少,大部分人對這一
切都還不太了解,只知道自己和鄰近村落的漢人不太一樣。也許是對於溯源
的渴望,對於歷史的好奇,萬盈綠的家人,從自身部落摸索出發,四處訪調
,開始試圖尋回屬於西拉雅的記憶。1997年平埔聲音漸現,口埤、九層嶺部
落族人結合各地平埔族人在台南舉辦了「平埔的另一扇窗」系列活動,開啟
了一段西拉雅族人覺醒的路途。
某天,一位成大的教授,知道她的阿公與媽媽在做文化復振的工作,從成大
的圖書館裡找到一本用新港語(註2)寫成的《馬太福音》給他們看,而他們
並不能理解聖經上的羅馬文字,但那位教授卻告訴他們:「這你們的語言阿
,你不知道嗎?」。原本,這個語言似乎在那刻被斷定佚失,但是當這本馬
太福音到了萬盈綠的爸爸手上,他一翻閱卻說:「這跟我們的語言差不多啊
。」
「我的爸爸是菲律賓南部的Bisaya族(註3),他就覺得很神奇他竟然看得懂
,他比喻說西拉雅語就好像是Bisaya語的母親。西拉雅語經歷了上百年的斷
層無人使用,當時只有學術界有在研究,但他們認為西拉雅語已經是死語,
研究文獻只是作為保存、分析,從未想過要幫我們復振。」
因為這份文獻的出現,她的父母燃起了一線希望,如獲至寶般地開始研究起
這個語言,雖然她們不是語言專家,沒有學術的資源跟工具,過程中也遇上
許多瓶頸以及冷言冷語,但想要將一個被認作死語的語言重新復育的想法不
曾退縮。後來,在一位長時間研究西拉雅語的荷蘭學者的支持下,他們逐步
將這個沉睡的語言從重新喚醒。
這本馬太福音是用沒有一致系統的古荷蘭文所拼成,對於族人而言是很難讀
解的;不過,因為族人大多數是基督徒,在教會有使用白話字(注4)的習慣,
因此她的爸爸逐漸將這些複雜的文字,轉化成能讓族人容易學習的拼法。經
過七年研究,他們在2008年出版了西拉雅語字典,而這個以使用者為與取向
的『現代』西拉雅語系統也逐漸成熟。
「我那個時候也還小,但我的家庭一直在接觸這個東西。從5歲有記憶以來,
我的生活都是西拉雅,西拉雅就是生活,生長的過程都是充滿陪伴與歡樂-
我已經比別人先跨越過身分認同的門檻了。」
她回想,為了復振西拉雅文化,協會每年都會舉辦西拉雅文化的夏令營。此
外,為了要讓更多人知道西拉雅的存在,他們組成了「Onini竹音樂團」一起
活繃亂跳四處巡迴,以竹樂器伴奏,傳唱西拉雅母語歌謠。因為她的父母都
有音樂的專業背景,最好的器具當然就是音樂,他們把研究出來的西拉雅語
填詞譜曲,將西拉雅的訊息傳遞出去。
「我的童年裡都是這些回憶,Onini 訓練的場所都在教會,學習西拉雅的歌
、西拉雅的話,也學習西拉雅的歷史,因為西拉雅在學校課本上從來不會出
現,也只能透過這些東西來瞭解。而除了西拉雅文化協會外,教會也是一個
支持這些活動的後盾。」
二、 因為認同,我敢直視歧視的眼光
「我常常被同學問起我的身分,我就會大方告訴他們說,我爸爸菲律賓人,
我媽媽是西拉雅族。」即便萬盈綠從小就非常有自信地認同自己的身分,但
在成長過程中,仍會碰到異樣眼光。
遺憾的是,多數人並不了解什麼是西拉雅族,曾有同學故意諷刺的對她說:
「西拉雅是原住民喔?好好可以加分」。面對這種質疑,她有點憤怒的又無
奈地說:「原住民加分是必須去理解的,可是目前我不能加分啊,因為我還
不是法定的原住民……。」她一方面要義正嚴詞的維護法定原住民族應該有
的權益,一方面又得對他們說明西拉雅族的尷尬處境。
除了要回應同學對原住民的誤解,同時她還得面對另一種眼光。「因為長相
的不同,有些好奇的人會問我是不是『外勞』、『印尼的』,我常常會開玩
笑回說:『是啊我菲律賓的,那你漢人的喔?』」
即便身處在多元文化共存的台灣,這樣的歧視與偏見竟然還不停出現在她的
身旁。雖然小時候這樣經驗對她來說,曾經受傷過,但也因此讓她學會了換
一個角度去思考。她覺得,如果因為這樣的話讓她感到難過,這樣是否也等
於她默認了他們的想法,是不是自己也被社會這樣的想法框架住了。
另一方面,從小與Onini樂團的夥伴四處巡迴在舞台上演出,他們所唱的歌曲
,甚至透過不同的團體,將西拉雅的美從台灣帶到國際,而曾經看過他們演
出的人,對西拉雅都是充滿讚嘆與疼愛的,讓她築起更美麗與自信的西拉雅
圖像。
「雖然我從部落出生長大,但我接觸到的社群經驗卻是開放的。過去可能因
擁有的西拉雅、又是菲律賓、也有一部分西班牙的血統,讓一些人持異樣眼
光看待,但這些身份的背後,在逐步成長的人生裡卻成為豐富我生命的養分
,也讓我有更寬闊的視界,這都是從一份認同開始,而很幸運的,我的家庭
給了我這份自信。」
三、 一個西拉雅的大夢
「雖然大家都有自己的意志,不同的背景價值觀與信仰,有時候會造成分歧
,但我覺得做族群事務是很快樂的一件事。」
西拉雅族在爭取正名或是從事文化復振工作的這十幾、二十年當中,幾乎佔
據了萬盈綠的少年歲月。不論是參與在街頭抗爭、或是法院訴訟、記者會、
策畫西拉雅語言文化的活動、參與文宣製作等等,即便走過艱辛孤單的歷程
與考驗,但也從中找到更多激勵跟熱誠。
「我媽有一個夢想,她希望能有一所西拉雅大學。這樣的一個『瘋狂』的白
日夢,我期待著也跟她一起大膽。西拉雅,是對現在創新的激發、是穿越時
空對古老的想像、也是對未來的期盼。」
此外她認為,文獻留下了這麼珍貴的西拉雅語,當然不捨得讓它就這樣消失
,身為族人,在她的能力所及之處,就應該要努力地重新喚醒這個沉睡的語
言,這是她最希望努力的目標。而西拉雅族的正名,則是要實現一個公平正
義的理想,爭取族群平等尊重,必須要把西拉雅這個被遺忘的名字回歸正位
,讓更多人知道這個島嶼上的發生過的歷史、知道西拉雅文化之獨特、了解
西拉雅因政策上的忽視遭受到的壓迫與邊緣化,還給西拉雅族人、台灣人一
個歷史的真相。
西拉雅族人走過這條充滿荊棘泥濘的路,到現在能勇敢自信的站立,付出了
很多努力與犧牲,希望在未來,這條西拉雅之路能越加寬廣。
註1:新港文書,或稱新港文,是台南一帶西拉雅族所留傳下來的土地租借、
買賣與借貸等方面的契約文書,民間俗稱「番仔契」。
註2:荷蘭時期流行於西拉雅族新港社(今台南市新社區)中的語言。
註3:分布於菲律賓中部群島所使用的語言。萬盈綠在菲律賓阿嬤是講Bisaya,
阿公是講Chavacano,爸爸除了這兩個母語也在學校學習官方語言英文
跟Tagalog。
註4:以拉丁字母書寫的閩南語、廈門話或台語的正寫法。
(撰寫:余奕德;萬盈綠/攝影:Ga Wii Chang)
作者:
pitalvlu (pital)
2015-08-10 19:38:00未看先推幫高調 為什麼瞭解台灣過去歷史有那麼難
作者: CCNK 2015-08-10 19:40:00
689.2:不重要
作者:
withjs (XD)
2015-08-10 19:43:00推
作者:
RV (不要猜我密碼)
2015-08-10 19:47:00原來新港社也是西拉雅族!!!
作者: calamus 2015-08-10 20:04:00
推!"台灣"就是來自西拉雅 要堅持 共同重現祖輩曾經的驕傲
作者: calamus 2015-08-10 20:07:00
能重現平埔西拉雅的文明文化 真的太了不起 大夢會實現的
作者:
ishiki (人生勝利組?)
2015-08-10 20:13:00推
作者: wakeup1990 (我要奮發向上!!) 2015-08-10 20:16:00
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