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保險的理念是不錯啦,可是要在台灣推行恐怕很困難
先不談最後誰買單,光是保費的基準值就很難定了
在台灣有分:
(先分個大概就好)
1.只種不賣
(ex:有土地但是賣給中盤)
2.只賣不種
(ex:有店面但沒農地)
3.以上兩者皆有
(ex:有土地有店面)
先不看第3個,第1個手上會有一定數量的幼苗,但第2種手上的貨通常是成長到一定
程度,光是生命力就嚴重不同,因為植物是越老越好顧,可是保費的基準一定會取決
標的物的狀況
ex:同樣是壽險,65歲的一定比15歲的貴
對同是做生意的人來說,恐怕會很難接受我要付出的價格比別人貴
而植物如果有進行扦插呢? (有的農場會對多年生植物這麼做)
這保費要怎麼算,要算相同還是又要加錢
不同的植物在不同的季節生命力也完全不同,而台灣的夏天又異常的熱
難道要夏季加保費嗎
如果是非天災的損失(植物跟人一樣,也會有突然暴斃的情況發生)
這又要不要理賠
農業保險的理念是不錯,但要執行是十分困難的,如果有接觸過這行就會知道
這裡面的學問很多,要定出那個基準值比想像中的難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