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u9912114 (NewEra)》之銘言:
: 無意間臉書爬文爬到這段故事,之後跑去WIKI查還真的有....
: http://tinyurl.com/p88ccez
: 番膏指的是清朝至日治時期在臺灣開墾的漢人把捕獲原住民將其人肉及臟器食餘的人骨所
: 熬製成之藥膏。
: 《台灣總督府公文類纂》也發現幾篇食番肉的紀錄。顯示直到日本統治時期,台灣漢人仍
: 有食番肉的習俗,而且還有很多料理方法,除了番肉、番膏,還有番鞭、番下水等。
: 有沒有番膏的八卦?
當時漢人對於原住民的想像:
藍鼎元:「此輩雖有人形,全無人理。」
郁永河《裨海紀遊》卷下:「野番生其中,巢居穴處,血飲毛茹者,種類實繁。
……不知向化,真禽獸耳。」
黃叔璥《台海使槎錄.番俗六考》:「近則種類漸多,野性難馴,……兇頑嗜殺,
實為化外異類。」
清代對原住民的分類並不是很科學的,所謂野番、土番、熟番、化番、流番、兇番
等的分類極為混亂,最普遍的分法只有兩種--生番、熟番,而他們之間唯一的差
異是漢化/非漢化,即種族的差異不在生物性的膚色、五官、身高等外在形貌,而
在主觀的文化條件--是否接受「教化」。(黃憲作)
換言之,我們今天看到猴子,知道他不是人,是因為界門綱目等認識,但在古代人眼中
,是不是人差別在於有沒有文化。這也不獨東方漢人獨有,歐洲人眼中的黑人,跟漢人
眼中的原住民是差不多的。至於沒讀過書的老百姓,對於原住民的想像想必是更千奇百
怪
一、雞爪番
臺海采風圖:
內山絕頂有社,名曰嘟嘓。其番剪髮,突睛大耳,狀甚惡。足指如雞爪,上樹如猿
獼,善射好殺。無路可通,土人攀藤上下,與近番交易,一月一次,雖雖生番亦懾
焉。惟懼尓火,聞聲即跳遁。
閩海聞見錄:
臺地內山生番,種類不一,性皆嗜殺;雞爪番為尤甚。處窮島中,菇毛飲血為活。
漆髮赤體,手足三指如雞爪,陟嶺若飛。見人則取頭顱而去,以皮穿骷髏作念珠挂
項間,多者為盛,雄占一社,眾番皆避其鋒;土人比之曰虎,其信然也。
台灣志略:
一曰雞腳番,足趾槎枒,又各有距,能緣木。聞其巢在雞籠山後,常出至海濱漁獵
,留跡沙間,其人則未之見。
雅堂文集:
康熙間,仁和鬱永河來臺採磺,著番境補遺,足資修志之助。唯內有雞距番一則,則
傳聞之誤爾。其言曰:雞距番足趾槎枒如雞距。性善緣木,樹上往來跳躑,捷同猿狖
。食息皆在樹間,非種植不下平地。其巢與雞籠山相近。常深夜獨出,至海濱取水。
遇土番往往竊其首去,土番亦追殺不遺餘力。蓋其足趾槎枒,不利平地,多為土番追
及。既登樹,則穿林度棘,不可復制矣。臺海釆風圖亦曰:內山絕頂有社曰嘟嘓。其
番剪髮、突睛、大耳,狀甚惡,足指如雞爪,上樹如猿猴,善射好殺,無路可通。土
人攀藤上下,與近番交易,一月一次,雖生番亦懾焉。惟懼砲火,聞聲則遁。按二說
府志均采入番俗,唯足如雞距,似為談者之誕。生番亦人耳,豈獨賦形之異?蓋以僻
處深山,穿林度棘,捷如猿猴,則所居使然也。嘟嘓二字,以音讀之,似太魯閣。太
魯閣處東北深山,性獰猛,群番畏之;雖屢遭膺懲,而負其險阻,猶不易制也。
是的,看到最後知道這在形容誰了
就是泰雅族(或賽德克族),莫那魯道的祖先是也
古早以前,漢人以為泰雅族人的手腳跟雞爪一樣,介於半人半獸之間
二、蛇首番
裨海紀遊:
此處有蛇妖噉人,雄黃可解。
台灣志略:
有四人登岸探路,見異類數輩疾馳至,攫一人共噉之,餘三人逃歸。…
曰:『彼非妖,蓋此地之人也;蛇首猙猙,能飛行,然所越不過尋丈.往時余舟至,
同侶遭噉,惟余獨存』.問何以獨存故,則舉項間一物曰:『彼畏此,不敢近耳』.
眾視之,則雄黃也.眾皆喜曰:『吾輩皆生矣』!出其簏,有雄黃百餘斤,因各把一
握。頃之,蛇首數百飛行而來.將近船,皆伏地不敢仰視;久之,逡巡而退。逮後水
轉西流,其舟仍回至廈門。乃康熙二十三年甲子八月間事。
蛇首番的形象,應來自於原住民的黥面紋身
三、玻璃番
又有玻璃番,聞其人甚秀美,然其地遠而莫致,彼亦不出。外此則傀儡、雞爪,各種
不一。率皆穴地而居,射鹿為活,衣不蔽體,略具人形,深處窮島,絕跡人寰;所謂
化外之民,禽聚而獸行者也。
沒有特別徵象顯示是哪一族,可能是想像的描寫,不過說人慎秀美,其地遠而莫至,難道
是指居住在花東縱谷的阿美族?
四、傀儡番
再深入過生番境,名傀儡番者長三、四尺,緣樹跳擲,捷如猿猱;皆巢居穴處、茹毛
飲血之徒,不知耕種,太古民也。見人,即升樹杪;人欲擒之,則張弩相向。治東山
外之山,最高而聳出者曰傀儡山(即傀儡番,性極頑悍)。
深山負險聚遊魂,一種名為傀儡番。博得頭顱當戶列,髑髏多處是豪門。
野番恃其獷悍,時出剽掠,焚廬殺人;已復歸其巢,莫能向邇。其殺人輒取首去,歸
而熟之,剔取髑髏,加以丹堊,置之當戶,同類視其室髑髏多者推為雄,如夢如醉,
不知向化,真禽獸耳!
文中獵人首即為出草
傀儡番考據,包括現存的魯凱、排灣、布農、卑南、阿美
狹義的「傀儡番」
係指鳳山縣東北生番境內包括魯凱族及排灣族之Butsul和Raval兩部族(譚昌國)
這些文獻裡面,對於原住民充斥千奇百怪的記載
可以想像當時不識字沒念書的一般人,對於原住民的想像更是多光怪陸離
他們可能誤會原住民是種長得比猴子更像人的禽獸
魯迅的藥裡面描寫了當時中國一般百姓相信革命黨人的血可以治病
現代都還有人相信吃腦補腦、吃什麼補什麼
當時文化水平不高的台灣人,如果見識過原住民的體能多好
可能就是基於以形補形之效,將之當成半山珍野味的
日本時代的文獻記載埔里的番膏事跡,對象按照地理判斷,應該也是泰雅(或賽德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