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臺灣 每次想認真討論一項議題
總是會有人拋出:「那你贊成自己的親人……嗎?」的問題
不管是台灣獨立、反核、廢死、開放性產業等等 太多了族繁不及備載
這種問法都是寄望用「同理心」的方式
「強制他人用提問者自己的邏輯來思考」
為什麼不能單就事情的「本質」來做理性討論?
總是要要一種「旁推」、「類比」的方式
偏偏這樣對比的問話方式常常是錯誤誤導 跟著問題思考就陷入圈套了!
舉個例子來說
想證明2-1=1
改成「假如你是一位商人 你有2箱蘋果 賣出1箱之後 你會希望自己只剩1箱嗎?」
○你●的!如果我是蘋果商 我當然會希望 由2箱賣出1箱之後 我會剩5566箱
這種問法忽略問題本質
欠缺邏輯性
只想付諸於人的情感 本身就是錯誤的
再來
「假如你是資方 你會希望員工周休二日、擁有合理工時與薪水嗎?」
這種「單向」的討論方式 社會永遠都不會進步啦!
台灣就是每次都把問題引導到這種死巷子裡
所以每次都討論一樣的東西 只有紛亂卻沒共識 人民過幾天就忘了
然後總有些人從紛亂中得到一些利益
國家繼續停滯不前
另外啦 回到本主題
就算退一萬步講 自己不希望自己的家人從事某種行業
也不代表這可以當作名正言順「歧視他人」的「正當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