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忘記戰爭了嗎?當塞拉耶佛玫瑰赤裸綻放…

作者: wenshyasu (Rita Su)   2015-09-17 13:36:19
1.媒體來源:
聯合
2.完整新聞標題:
忘記戰爭了嗎? 當塞拉耶佛玫瑰赤裸綻放…
3.完整新聞內文:
●我們忙著抹去戰爭血淚,為何波士尼亞卻要讓內戰血花赤裸綻放觀光客面前?
●台灣只有政爭、尚無戰爭,也許該珍惜這份和平?
敘利亞內戰從2011年至今,已造成20萬人死亡,400萬個難民逃向土耳其及歐洲。但直到
最近,一名敘利亞3歲男童隨父母逃難,溺死在土耳其海灘的照片曝光,才喚起台灣人注
意。
戰爭如此殘酷,人類卻又如此善忘。
20年前,巴爾幹半島上的波士尼亞-赫塞哥維那(簡稱波赫),脫離南斯拉夫獨立,也曾
引發一場長達4年多的內戰,同樣有20萬人死亡、200萬人逃難,甚至有成千上萬名婦女淪
為敵軍的性奴隸。
但這場二次大戰後,歐洲最慘烈的戰爭,有幾個台灣人曾關心過?問起波士尼亞在何方,
絕大多數台灣人恐怕答不出來;如同很多人至今仍不確知敘利亞在哪裡。
隨著波士尼亞從戰後逐漸復甦,台灣觀光客開始踏上這塊曾被戰火蹂躪的土地,才驚訝發
現,內戰雖已結束20年,波赫卻刻意保留很多戰爭遺跡,赤裸裸地呈現在觀光客面前,提
醒台灣人,戰爭有多殘酷,期盼台灣內部及海峽兩岸,能永遠告別戰爭。
世界文化遺產炸毀重建 彩虹橋祈祝和平
到波赫觀光,絕不能錯過莫斯塔爾、塞拉耶佛這兩個大城。
莫斯塔爾是赫塞哥維那的首府,也是聯合國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的古城,最知名的景點是一
座有幾百年歷史的老橋「彩虹橋」,它在1993年內戰時被炸毀,後來由聯合國協助重建。
老橋如今已恢復昔日榮景,遊人如織,常有高空跳水高手在橋上向遊客「募資」,湊到50
或100歐元就往下跳到河裡。不過,市政府刻意在橋頭放著一堆生鏽的砲彈殘骸,提醒大
家「DON'T FORGET '93」,這座彩虹橋也因此成為和平象徵。
斐迪南命喪拉丁橋 引爆一次世界大戰
至於波赫首都「塞拉耶佛」,更是歷史名城,雖然距台灣1萬公里,但你絕不陌生。
回想一下,中學歷史課本講到一次世界大戰,是否曾提到,奧匈帝國王儲斐迪南大公,
1914年6月28日被塞爾維亞學生普林西普槍殺,奧匈帝國因此對塞爾維亞宣戰,引發一次
世界大戰。
斐迪南遇刺的地點,就在塞拉耶佛的拉丁橋,從此巴爾幹半島爭戰不斷,被稱為「歐洲的
火藥庫」。
拉丁橋的橋頭,如今設了一個紀念碑及博物館,展示斐迪南100年前遇刺、兇手被捕的歷
史照片。
逃難、送物資 塞拉耶佛希望隧道
塞拉耶佛1984年曾主辦冬季奧運,在1992年4月5日到1996年2月29日內戰期間,曾被南斯
拉夫及境內塞爾維亞人的反抗軍圍城1425天,是人類戰爭史上最長的圍城戰。
一名塞拉耶佛導遊說,圍城期間,敵軍平均每天轟炸300顆砲彈,水電、汽油、食物等物
資,最後都被切斷,很多民眾冒著槍林彈雨外出覓食,就被亂彈打死。光塞拉耶佛當時就
有1.1萬多人死於戰火,市內外到處可見插滿白色十字架或伊斯蘭墓碑的墳場。
波士尼亞軍隊後來在1993年1月到7月間,突破敵軍封鎖,穿越機場的聯合國中立區,挖了
一條約800公尺的隧道,運送物資到城內,並將傷患外送,稱為「希望隧道」。
希望隧道的起點,如今已改建成「戰爭博物館」。和城內很多大樓、公寓一樣,博物館至
今仍保留彈痕密密麻麻的外牆,刻意提醒觀光客,當年戰爭有多慘烈。
看完內戰及挖建隧道的紀錄片,導遊還會帶遊客親自走一小段隧道。走在高約1.5公尺、
寬約1公尺的暗道內,戰爭不再那麼遙遠…
看到盡頭洞口的天光,你好像可以體會什麼叫「希望」。
甚至有報社大樓被炸毀,戰後改建成五星級飯店,在門前放了一個超大型水泥炸彈當「裝
置藝術」,走進大廳,大樓從廢墟站起來的重建照片,在玄關兩邊一幕幕重現。
登上飯店頂樓旋轉餐廳,往不遠處看,又是一片刻意保留的斷垣殘壁;走到城內的老市集
,彈殼做成的原子筆、鑰匙圈,成為獨特的紀念品。
戰爭的影子,在塞拉耶佛無所不在。
戰爭血跡 化作永遠的塞拉耶佛玫瑰
歷經百年戰亂,重建後的塞拉耶佛,更增添一分滄桑的美。像巴黎、維也納、布拉格等名
城,這個「火藥庫之都」到處都是風情萬種的建築。
如今基督教、天主教、猶大教及伊斯蘭教在這兒和平共處,也讓塞拉耶佛被稱為「歐洲的
耶路撒冷」,各色教堂及清真寺林立,又以仿巴黎聖母院的天主教聖心堂最宏偉、漂亮。
走近教堂前的廣場,你會發現,怎麼有塊地方,像被潑了紅漆,乍看像鮮血,對照鵝黃色
的教堂,更加刺眼。且幾乎每個觀光客,都會拍照留念。
它有個很詩意的名字,叫「塞拉耶佛的玫瑰」,在戰爭博物館等地四處可見,標記內戰時
曾被砲彈轟炸,碎片散落、鮮血淋漓的慘痛記憶。
塞拉耶佛用紅樹脂填補生命隕落的刻痕,提醒世人勿忘血淚,盼戰爭永遠消失,在血泊中
開出燦爛的玫瑰。
裘莉執導電影 訴波士尼亞的血淚與愛
2011年,美國知名女星安潔莉娜裘莉自編自導首部電影「愛在血淚交織時」(In the
Land of Blood and Honey),以波士尼內戰為背景,聖心堂等曾被轟炸的景點入鏡;電
影海報構圖,更是「塞拉耶佛的玫瑰」組成的一對情侶肖像。
劇情描述1990年代,斯洛維尼亞、波赫、克羅埃西亞、柯索沃等地相繼脫離南斯拉夫獨立
,引爆內戰。其中波赫境內有1/3信東正教的塞爾維亞人,他們不想被占多數的波士尼亞
穆斯林統治,另組共和國,和以塞爾維亞人為主體的南斯拉夫人民軍,聯手鎮壓波赫,圍
攻塞拉耶佛。
片中男主角是塞爾維亞士兵,他戰前拋開種族、宗教歧異,和波士尼亞的穆斯林女子相戀
。內戰爆發後,兩人被拆散,重逢時,她已淪為囚營的性奴隸,不勝唏噓。
裘莉在片中描述,有5萬名穆斯林婦女在戰時被強姦,影射塞爾維亞人的暴行。電影在波
士尼亞首映時,受到5千名觀眾歡迎;在塞爾維亞首映,卻只有12名觀眾,被抗議誇大事
實。
裘莉也因刻畫戰爭的慘無人道,獲柏林影展特別頒發的「電影和平獎」。
「還記得戰爭前的事嗎?只有妳跟我兩人。」片中男主角一語道盡戰爭的殘酷。在烽火萬
里下,兒女私情變得多麼脆弱、渺小。
中彈相擁而逝 塞拉耶佛的羅密歐與茱麗葉
異族相戀的悲劇,在戰時的塞拉耶佛真實上演。一對不同信仰、分屬於塞爾維亞、波士尼
亞裔的年輕夫婦,在1993年5月19日相偕逃離塞拉耶佛,由於交戰雙方都有熟人,原本說
好兩人出城時停火,誰知兩人踏上Vrbanja橋時,槍聲大作,先後中彈氣絕,都只年僅25
歲。
一名美國記者拍下兩人相擁而死的畫面,成為當時的國際要聞。但到底是由哪一方開槍射
殺,至今無解。
美、加、德國的媒體在1994年,把兩人的故事拍成紀錄片「塞拉耶佛的羅密歐與茱麗葉」
,象徵超越種族、宗教和政治的永恆之愛。香港歌手鄭秀文也曾演唱同名情歌,紀念這對
戰火鴛鴦。
直到今天,很多觀光客造訪塞拉耶佛,仍會專程到Vrbanja橋及兩人合葬的獅子墳場,憑
弔這對現代羅密歐與茱麗葉,為他們獻花。
敵軍瞄準也不怕 戰火廢墟中的大提琴家
塞拉耶佛圍城期間,還發生另一件撼動全球人心的故事。
1992年5月27日,城內維斯米其納廣場遭受到迫擊炮攻擊,一群在廣場排隊買麵包的百姓
來不及逃生,造成22人死亡、70多人受傷。
當地大琴家韋德蘭‧斯梅洛維奇為悼念22名死者,冒著生命危險,在事發地點連續22天演
奏阿爾比諾尼的G小調慢板,也曾在被炸毀的國家圖書館廢墟中演奏,喚起全球關心這場
慘絕人寰的內戰。
直到1995年8月28日,塞拉耶佛中央市場被砲擊,造成37名無辜市民死亡,北大西洋公約
組織決定針對塞爾維亞軍隊,展開大規模轟炸,逼得節節敗退的塞軍參與和平會談,10月
13日停戰,波士尼亞戰爭終於落幕。
作曲家大衛‧懷爾德後來創作「塞拉耶佛的大提琴家」這首大提琴曲,獻給斯梅洛維奇,
馬友友也把這首曲子收錄在專輯中。
加拿大作家史帝芬‧蓋洛威更以斯梅洛維奇的故事為藍本,寫成了小說「塞拉耶佛的大提
琴家」,成為2008年暢銷書。
書中描寫斯梅洛維奇演奏曲子悼念死者時,一名波士尼亞狙擊手奉命暗中保護大提琴家。
沒想到,另一名塞爾維亞士兵也正虎視眈眈看著斯梅洛維奇,卻沉醉在琴音,而按兵不動
。波軍狙擊手陷入天人交戰,最後還是槍殺了敵軍,凸顯戰爭的無情與愛恨交織。
回到只有政爭、沒有戰爭的台灣…
台灣自1958年823金門砲戰之後,已整整有57年沒發生過戰亂。對日抗戰、國共內戰、到
共軍轟炸金門,早已被淡忘,防空洞、斷垣殘壁等戰爭遺跡,也多不復見,尤其e世代年
輕人對戰爭更是無感。
然而,只要你去了一趟波士尼亞,就會感受到,戰爭離我們一點也不遠。不同種族、宗教
、政治立場長期對峙,一不小心,就很可能引發戰爭;且往往內戰,比外敵侵略更慘烈。
台灣人要很慶幸,我們雖然政爭不斷,但還沒演變成內戰;海峽兩岸也至少仍維持和平。
看一眼「塞拉耶佛的玫瑰」、讀一讀「塞拉耶佛的大提琴家」,祈禱國人能永遠告別戰爭
的血淚。
4.完整新聞連結 (或短網址):
http://udn.com/news/story/8539/1191963
(有照片影片)
5.備註:
前幾個禮拜敘利亞溺死的那個小男孩引起媒體大似報導、網路也熱烈討論,但最近關於
敘利亞內戰的新聞好像又淡下了了…
把戰爭痕跡當觀光景點,好像比較少聽到,不過台灣真的看不太到戰爭留下來的痕跡。
以前小時候還常看到防空洞的,現在好像都找不到了。
倒是以前講到波士尼亞還是克羅埃西亞,都是世足賽的時候才會特別注意,沒想到斐迪南
大公就是在那裡被刺的,以前歷史課怎麼都沒有講這些故事啦…
作者: uu26793 (不太友善 刻意解讀)   2015-09-17 13:37:00
總統府啊zzz
作者: touyaman (とーやまん)   2015-09-17 13:37:00
獵人??
作者: oscar2004 (A-Hung)   2015-09-17 13:38:00
台南林百貨的頂樓
作者: tachikoma (塔奇庫馬)   2015-09-17 13:38:00
幹嘛出國去看,國內就有689萬難民+後代啊 顆顆
作者: GDUNICORN (掐理)   2015-09-17 13:39:00
This War Of Mine
作者: barlin (barlinckamc)   2015-09-17 13:40:00
課本上明明就有寫= =
作者: yang0623 (commencement)   2015-09-17 13:41:00
https://goo.gl/3ip1F1 這張可是經典
作者: wenshyasu (Rita Su)   2015-09-17 13:43:00
yang,這是哪裡啊?
作者: barlin (barlinckamc)   2015-09-17 13:45:00
波士尼亞議會被坦克砲擊後的圖
作者: wenshyasu (Rita Su)   2015-09-17 13:49:00
坦克砲跟迫擊砲是不是不一樣呀
作者: reaturn (廿年後回頭看台灣)   2015-09-17 13:49:00
雄中的彈孔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