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媒體來源:民報
2.完整新聞標題:
「日本製造」標籤吃香 日企業紛撤出中國生產線
3.完整新聞內文:
包括本田汽車、Panasonic、Canon、Casio等日本大企業,近日紛紛將生產線調回日本,
或擴增在日本本土的生產設施比例,除了因為日元呈現疲弱;再加上中國勞動成本續漲等
因素,更重要的是「日本製造」標籤,在國際市場上相當吃香。
《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 )9月18日,一篇名為「不確定因素下,日商出現回歸
潮」(Make in Japan’s is Back in Vague ),該則專題報導內容指出,除了松下電器
(Panasonic),日前宣布將部分微波爐,以及空氣淨化器的生產線,由中國轉到日本外
;本田汽車(Honda)上週也開始,把部分小型電動單車的生產線,由中國遷返日本,並
恢復日本西南部一度閒置的生產線。該公司計劃將在日本生產電動單車的比例,將由往年
的10%,大幅提高到近8成。
相機生產商佳能(Canon),也希望在2018年之前,將數位相機的國內生產比例,由去年
的43%,提高至60%,該公司並計劃投資1.1億美元,在日本西南部成立一家科技發展中心
。手錶製造商卡西歐(CASIO),上個月也提升日本廠房高檔手錶的產量,「日本製造」
比率,相較於2014年,也將高到6成。
多數重返日本生產的商品,主要用來滿足日本國內需求,而非出口到國外。當然,由於「
日本製造」代表著「品質保證」,亦成為大量中國旅客的搶購對象。CASIO便明白表示,
推廣手錶「日本製造」的賣點,是因為其它國家民眾,都看得到這些標籤背後所代表的價
值。
不過仍有不少企業,對於是否應提升日本國內的產能,表現出觀望態度;主要因素是擔心
,未來日元匯價的變動因素,例如豐田汽車,就有這類疑慮。事實上,早在2000年代中期
開始,Sharp及Panasonic等品牌都在日本建設新的廠房;然而,發生於2007–2008年的全
球金融危機,讓日元大幅升值,導致這些新設工廠,成了額外財政負擔。根據日本國內8
月間的調查顯示,全國只有近1成的製造商,有意在這個財政年度,把海外生產線拉回日
本。
美國《華爾街日報》,今年間也做過類似報導指出,日圓的疲弱走勢,讓日本製造業,出
現較高的回歸意願;而且「日本製造」(Made in Japan)標籤,本身就是個高附加價值
的金字招牌。
4.完整新聞連結 (或短網址):
http://www.peoplenews.tw/news/9440fa8c-1673-4440-b77e-182971bec4ef
5.備註:
※ 一個人一天只能張貼一則新聞,被刪或自刪也算額度內,超貼者劣文,請注意
作者:
autoppp (☆㊣↖☯☁☁☯↘㊣☆)
2015-09-19 12:29:00中國製的品質真的很差
作者:
axzs1111 (★~板橋本環奈~★)
2015-09-19 12:30:00好想娶個MIJ的老婆
作者: yyc2008 (MAGA) 2015-09-19 12:30:00
早該撤掉了 日本有些家電 支那製造 壞得快 弄壞商譽
現在台灣也開始打出MIT招牌了 可還有人傻傻往支那衝
作者:
dlam002 (常逛飄版的阿飄)
2015-09-19 12:30:00壓縮機日本製造相當稀少
Sony商品後面寫Made In ChiNa 感覺就很差
作者:
AMPHIBIA (amphibia)
2015-09-19 12:31:00連光碟片也是MIJ的好
作者: otld (自閉的過動兒) 2015-09-19 12:31:00
很多老闆都只為了壓低成本就甘願賠掉品牌信任度
作者:
double21 (我不是雙二一)
2015-09-19 12:31:00同一間公司 光是品保是中國人做或是日本人做就差很多..
作者:
iamchyun (是否執行BB2039.exe)
2015-09-19 12:32:00說的好像made in china就和垃圾一樣嗎? 對是垃圾
作者:
jma306 (甲賀稻修伯)
2015-09-19 12:33:00印尼製造有比較高級?
作者: GAtely 2015-09-19 12:33:00
本來就是,MIT都升高一級了
作者:
rayba (rayba)
2015-09-19 12:33:00make in taiwan其實也快變垃圾了 , 都馬china代工..以前電腦是規格跟不上才換 , 現在是用不到3年就壞
作者:
carisbig (Gihamo)
2015-09-19 12:34:00有道理…
作者:
arrenwu (鍵盤的戰鬼)
2015-09-19 12:35:00用不到三年就壞...你是都買啥品牌啊
作者:
Jason0813 (今年結婚搶紅包的人太多)
2015-09-19 12:35:00有產品是MIB的嗎
作者:
ttcml (三三)
2015-09-19 12:36:00壓縮機英國是MIB嗎
作者: amaki (嗯) 2015-09-19 12:37:00
Pana的QC做的很好,日本製跟大陸製幾乎沒差,這要看公司
作者: amaki (嗯) 2015-09-19 12:38:00
QC不好的公司就算移回日本去還是有問題
作者:
clv (慢慢習慣æˆç‚ºå¤§å”)
2015-09-19 12:38:00除了MIJ 其它都是垃圾 什麼MIT MIC MIK
作者:
notbed (不錯吶(′‧ω‧‵))
2015-09-19 12:39:00我寧可買made in 東南亞 也不想買made in 支那
作者: wsx26997785 2015-09-19 12:40:00
看看人家日本 在反觀臺灣
作者:
Chia2323 (Chia2323)
2015-09-19 12:40:00國際企業紛紛退出中國 看習近平怎麼辦
作者:
notbed (不錯吶(′‧ω‧‵))
2015-09-19 12:40:00除非只有支那製造,不然不會買
作者:
arrenwu (鍵盤的戰鬼)
2015-09-19 12:41:00推amaki,QC才是重點,iPhone還不是在中國做
樓上MIT可是曾享有國際商譽的喔 只是台灣人後來自己不
作者: QQ101 2015-09-19 12:41:00
因為日本製造 26才會愛買
作者: amaki (嗯) 2015-09-19 12:42:00
如果日商打的算盤是「榨乾MIJ最後的價值」,日商往後更辛苦
作者: rocwild (外國死小孩) 2015-09-19 12:42:00
Back in vogue 還能翻錯成 back in vague 真不簡單。。。
作者: lyrics920 (心病沒藥醫) 2015-09-19 12:43:00
如果連UNIQLO都撤,勢必又造成7000個台灣人大排長龍
作者: rocwild (外國死小孩) 2015-09-19 12:45:00
作者: silentence (小飛號:號:) 2015-09-19 12:46:00
潮水要退了
重點是品管,中國品管跟日本品管還差50年水準台灣差20~40年...越傳統的行業差越久
再mic啊。光是看到艦娘版一堆支持mic的就覺得有夠噁
作者:
madden (《我是一個小說家》)
2015-09-19 12:48:00南韓:日本退出,爽到我^O^
作者:
bjoe (人生多變)
2015-09-19 12:56:00不是去泰國嗎XD
作者:
Kenqr (function(){})()
2015-09-19 13:04:00玻璃又碎了
作者:
GaRx (CRoSS_Sakura)
2015-09-19 13:05:00寫上mij 價錢就差幾成
作者: Crauser (Crauser) 2015-09-19 13:13:00
不要學一些衣服標Made in Korea結果是MIC然後洗標打MIK的
作者:
demitri (forever)
2015-09-19 13:16:00爽啦
作者: yolasiku (我的綠卡能吃嗎) 2015-09-19 13:16:00
快陶啊
作者:
teremy (鄉民代表)
2015-09-19 13:17:00品管兩字而已
作者: crimson11 (crimson) 2015-09-19 13:22:00
哈哈哈哈哈
作者:
t13thbc (the 13th black cat)
2015-09-19 13:23:00本來就是阿 MIC 就是品質比較低阿
作者:
hw1 (hw1)
2015-09-19 13:29:00紅色供應鏈
作者: mudee (毋忘初衷) 2015-09-19 13:37:00
寧可買made in 東南亞 也不想買made in 支那+1
作者:
s211275 (夢的反面 還是夢)
2015-09-19 13:40:00日本一堆支那人買MIJ好像不用錢似的
作者:
scott032 (yoyoyo)
2015-09-19 13:52:00傻子,中國製的東西還能當炸彈用,日本的可以嗎
作者: julians (哞哞) 2015-09-19 13:53:00
標題明明就是: ‘Made in Japan' is back in vogue光抄標題就可以抄錯兩個地方,真不簡單
作者:
mitim (mitim)
2015-09-19 14:09:00中國G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