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向政策,這個提法,很容易讓人想起李登輝戒急用忍時代的南進政策,
那時候的歷史背景是,台商想要遷廠大陸,
因為大陸的工資低廉、環保意識和勞工意識都還沒有抬頭。
而台灣已經進入商業型社會,開始重視生活品質。
李登輝幫企業家想的辦法是,你們不要西進,你們南下往東南亞發展。
後來,這個南進政策,好像執行不彰。原因是什麼我不知道。
不過,後來大量台商還是轉投資中國大陸沿海,
現在中國大陸沿海成為世界工廠,這是事實。
接著,這幾年的發展現象是,中國大陸也不是傻子,
做了好幾年的外資代工,現在他們也開始培植本土企業,
沒有一個國家會希望自己永遠做代工,
從山寨、副廠,到自創品牌。
台灣現在的很多自創品牌,也是這樣走過來的。
還不流行「山寨」這個用語的時候,
台灣的另一個名字是「盜版王國」和「海盜」。
以前有一個301條款,美國用這個把台灣列入貿易報復對象。
回到正題,我要說的是,
不管南進、西進,這個政策服務的對象是中小企業,
賺錢的是老闆,這些台商賺到的錢跟台灣的關係是什麼?錢會回來嗎?
另外,這種做法,其實就是換市場,
從大陸換到東南亞,有一天,東南亞也會開始海盜、保護政策、趕走台商。
另外,如果真的要談,以壓榨勞工和環境的方式,跑去別的國家開工廠,
這是也說不過去吧?所以,一堆人在罵「富士康」,不是?
我的結論是:
南向政策是好的,但不能排斥西進政策。
不過李登輝當年,怎麼失敗的,這個原因要被解釋。
再來,這個政策的獲利者,是中小企業。
對台灣整體產業的體質,沒有直接的幫助。
這幾年,台灣似乎正逐漸轉向成「服務業」和「光觀業」了。
※ 引述《may3 (May 3, 1988)》之銘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