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cjol (勤樸)》之銘言:
: 17 + 9/22 sourss R: [新聞] 「共軍若攻台 美7天難擊退」
: 如果終止代管建國自決後
: 美國表明等兩敗俱失才出兵
: 甚至直接放棄台灣
: 那麼要怎麼辦
: 鍵盤專家有何良策
這情況的話, 值得參考的是歷史上有名的戰役, 馬爾他之戰.
是歐洲十六世紀一場扭轉整個歐洲局勢的戰役.
馬爾他位於地中海的中心, 是一個戰略位置非常重要的島國. 而當年正值是伊斯
蘭奧圖曼帝國的頂峰期, 當年奧圖曼帝國想要侵略馬爾他, 掌握這個戰略要點就
可以建立地中海霸權, 就像掌握臺灣之於太平洋.
就像臺灣之於美國一樣. 馬爾他的靠山, 就是基督教世界的海軍, 包括西班牙,
威尼斯, 熱那亞等, 原本這支海軍可以隨時支援馬爾他. 這是令奧圖曼無法征服
馬爾他的重要原因, 你可以看成是類似美軍第七艦隊的東西.
可是卻發生了 Djerba 海戰,
這個海戰的結果是災難性的, 在這場海戰中, 摧毀了基督教聯合海軍的半數戰力
, 而且損失了西班牙軍隊中的大量火繩槍精銳. 基督教世界支援馬爾他的可能性
大幅的下降, 出現了很大的戰力空窗期, 奧圖曼在地中海的戰力達到最高點. 明
顯地奧圖曼帝國矛頭會指向馬爾他, 這是奧圖曼最有可能佔領馬爾他的機會, 馬
爾他陷入重大的危機.
面對被奧圖曼侵攻, 而且背後支援出問題, 馬爾他就盡最大努力去保護自己, 首
先就是大量興建要塞. 在自己三個戰略地理點, 都興建了要塞, 而且用很快的速
度完工. 馬爾他理解到, 他打不贏奧圖曼也沒有支援, 但憑藉要塞就可以撐久一
點, 並在當地徵召平民參戰, 日後也證明這是個非常明智的選擇.
馬爾他在奧圖曼滲透間諜, 為的就是知道甚麼時候對方會侵攻, 確定了侵攻的跡
像 (即例如準備艦隊) , 馬爾他就加速把要塞完工, 並大量屯積物資. 不久之後
, 土耳其出動了地中海「有史以來最巨大的艦隊」.
戰力比是如何? 有紀錄奧圖曼出動了 48000 人, 而馬爾他則只有 6000 人左右,
人數比例可能是 1:8, 雖然數字不太精確, 但至少也有以一敵三. 這樣懸殊的戰
力, 奧圖曼的海陸戰力都是毫無疑問的壓倒性.
馬爾他騎士團很快就得出一個結論, 對方的軍隊大是有弱點的, 就是軍隊越大,
需要越巨大的補給, 所以在奧圖曼到來之前, 就先將所有農作物不管成熟沒有都
收割, 毀掉未成熟的苗種, 不留下任何可供收割的食物. 並將所有水井下毒, 盡
可能減少食水的供應.
他們的概念就是「對方動員越大的戰力, 補給需求越大」, 這個概念日後也證明
是正確的.
總之, 拖, 現在沒有援軍, 拖下去, 國際形勢不斷變化, 去到某天還是有可能有
援軍. 當時的防禦軍就是這樣想. 反正被征服了之後並不會有甚麼好結果, 馬爾
他也只會變成奧圖曼再一步進攻其他地方的基地, 甚至很可能被西班牙艦隊重新
進攻一次.
馬爾他的人力不夠, 物資不夠, 時間也很趕, 去到奧圖曼軍隊登陸時, 他們還在
修築要塞. 奧圖曼大軍開始對其中一個要塞砲轟, 該要塞的守軍做的事情就是拖
時間, 強攻要塞的行為使奧圖曼大軍承受了不少的損失, 即使相對於他們大軍的
總數只是少部份, 最後還是攻下了要塞.
拖時間的行為自然無法擊退奧圖曼, 但使圍城的消息到處在基督教國家傳播, 這
使各國都產生了恐慌, 連英格蘭的女王都感到驚恐, 害怕地中海霸權陷於伊斯蘭
手中會產生骨牌效應. 這種週邊的恐慌不斷的爆發, 因為沒有人會相信奧圖曼得
到馬爾他就滿足.
馬爾他的士兵明顯較少, 所以他們做的就是不斷建立新的工事, 目標還是一個,
就是打不贏拖贏, 阻慢進度. 土耳其當年擁有最強大的砲兵, 對當地進行了當代
最密集的砲轟, 至於馬爾他軍沒辦法正面打過, 為了生存, 他們專挑軟的打, 例
如偷襲奧圖曼的戰地醫院, 把裡面的醫護人員, 病人等殺死.
馬爾他的做法, 就是建立工事, 拖, 撐不住就撤退, 繼續建立工事, 拖, 撤退,
他們沒有太多士兵可以消耗, 正面一定打不贏, 就是不斷的拖延時間. 並不斷透
過附近的平民散佈謠言, 搜集奧圖曼軍的情報.
如是者, 拖了三個月, 強大的奧圖曼軍隊, 開始產生了動搖. 加上軍隊太大, 之
前馬爾他破壞的食物和水, 開始產生效果, 補給負擔開始出現, 不適應氣候或者
飲食問題而患病的人越來越多. 慢慢氣候開始轉變, 奧圖曼發現了他們必須處理
氣候以及士氣的問題, 便被迫想要進攻去得到一個戰術勝利, 但在這種精神緊張
狀態下, 進攻的軍隊已變得杯弓蛇影, 馬爾他軍隊掌握了這種心態, 對方進攻時
, 拿僅有的彈藥突然猛烈開火, 奧圖曼的軍隊看到對方這麼敢開火, 認為對方彈
藥庫存充足, 甚至可能得到了補給. 一堆士兵立即就打消了進攻的念頭.
其實那根本是空城計, 因為之前奧圖曼軍隊對自己的戰力和勝利過度自信, 一旦
拖久了時間, 之前的自信反而變成了承擔, 他們完全沒想過, 這麼壓倒性的戰力
會陷入苦戰, 曾感到可以輕易輾碎馬爾他的記憶, 在遇到戰況逆境時, 反而變成
了士氣崩潰的原因. 加上思鄉病, 奧圖曼的軍隊士氣不斷的下降.
撐了四個月, 終於在九月的時候, 奧圖曼帝國開始考慮撤退的時候, 這時候西班
牙同盟的軍隊, 勉強 8000 人, 才傳來支援. 偏偏這支援軍就剛好看到奧圖曼帝
國的士兵在燒村, 沒腦的衝了過去, 雖然這是無謀的進攻. 但奧圖曼登陸軍的士
氣已經十分低落, 面對這樣的衝擊在沒計劃下竟然變成了對征服軍的大屠殺. 奧
圖曼的征服到此全盤破產, 馬爾他解圍.
馬爾他原本打算靠基督教海軍幫忙打贏這場仗, 事實上, 差不多最後是全靠自己
打贏的, 他只是掌握了兩個重點, 第一是越大的戰力, 需要越多的補給, 第二是
, 既然對方需要很多補給, 做任何拖延的事情比在戰場上迎擊對方重要.
馬爾他這次戰役也有很大的損失, 但是這場戰役的勝利, 卻使馬爾他在基督教世
界的聲譽大幅的提升, 因為意識到馬爾他守住自己的能力, 各國都認同了要聯合
支援馬爾他才能夠保障自己, 大量的資金流進了馬爾他, 馬爾他運用這些資金建
立了要塞城市. 並且因此而變得非常的繁榮. 這次的失敗, 使奧圖曼日後也沒有
再敢侵略馬爾他.
馬爾他圍城, 其實展示了重心還是對於戰略和對方弱點的理解, 以及情報與心理
的運用, 馬爾他的大小沒記錯約只有臺灣的百份之一, 還是能夠做到拖延時間的
防禦, 相對而言, 臺灣的條件比起馬爾他要好得多了. 馬爾他很清楚自己該做甚
麼, 沒有心存僥倖, 穩紮穩打的把戰略貫徹到底, 這應該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