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herbert0716 (赫伯特)》之銘言:
: 其實攝影有分許多派系 有人文攝影派 風景攝影拍 生物攝影派 人像攝影派等等
: 但是你看歷史上真的留下名作的 大部分都是人文攝影
: 又以法國大師布列松為代表
: 他寫的書"決定性瞬間" 你可以去拜讀一下
: 基本大意是這樣
: "現實生活中每個人的生活點點滴滴都有他的故事性
: 人是主題 背景只是襯托出人的鮮明
: 如果要表達出來 就要靠攝影師的耐性跟觀察
: 但這都只是個瞬間 可能只有一百二十五分之一秒
: 但只要抓到這瞬間 即可成為藝術的永恆"
: 而布列松他對於攝影有三大堅持
: 1. 不後製,因為那不自然反而作做
: 2. 不用閃燈,那會干涉自然光線
: 3. 不裁圖
: 因為這些堅持 讓布列松的照片張張經典
: 以前我自己以為拍風景才是最高端的技術
: 看著DC VIEW許多照片都是靠後製出來 但都只是繁華一現
: (其中絕大部分人像攝影COS照都是靠些賣肉或些性暗示
: 來獲得許多人的讚賞)
: 真正的藝術照 就要跟布列松一樣
: 拿著底片機去街上拍路人
: 或許你可以挑戰看看~~~~~~~
基本上老實說真的覺得很假掰,不好意思
不後製這個部份我想應該要改成[不過度後製]才對
調明暗度 調色溫也是後製,調對比度也是後製
你可能沒有進過暗房,覺得拿著台底片機,照片拍出來的成像
就是完全靠那捲底片,洗出來的照片只會受到你光圈 快門和底片本身ISO值的影響
不過這是大錯特錯,我以前念書的時候因為是念印刷科,就有進過暗房
那時候沒有所謂的數位相機,單眼一律都是底片機
暗房裡黑白底片以及彩色底片我都洗過了
暗房有幾個步驟,就是 曝光 顯影 急制 定影 水洗
曝光的機台會將底片放上去,像投影片一樣透過底片分別曝三種不同的光色
來將照片的成像色彩曝出來,而曝光的時間沒有一定,全部都是要靠自己的經驗
顯影也是,曝完以後底片是還不會有任何畫面出來的,要進入顯影來把畫面顯現出來
同樣的,顯影要多久的時間也沒有一定,完全是靠自己的經驗
以上光是兩個步驟就完全可以控制照片的明暗度 色溫 以及對比
對於以前只有底片機的時代,對比現在的數位顯影的時代,我覺得不用倚老賣老
把以前底片機時代講得多高級,其實在很多方面都是簡化 變得比較方便
並沒有因為變成數位單眼以後有多大的差別,當然你要說細部畫質數位跟底片就是有差
我承認是有差,不過那種差別幾乎是肉眼當下無法看清楚,而且這跟"構圖"也沒有關聯
再來就是,攝影有很多種類別,人像攝影的確現在很多人都只是在賣肉沒錯
不過我覺得拿人像攝影去對比人文來做高低級的分別,那這種行為本身也沒多高級
兩個部份所專注的地方不一樣,人文強調自然,所以不論現場光影的優劣都必須接受
不過在拍攝人像或是物品的時候,燈光控制又是另一門學問
我常會遇到那種在拍花拍草拍風景的人,看到我們這種商業攝影的人,
總是一副[沒什麼]的臉,看了就想揍人;很多人以為那些商品就是東西擺在那邊
一盞燈打下去,或是擺在窗戶邊邊,調亮一點拍下去就對了
事實上根本不是那麼一回事,在網路上看到的商品很多都是用燈光去塑造出來,而且不容易
因為他們著重的重點跟你們不一樣,是另一門學問,包含冬天服飾色溫就要暖一點
夏天服飾色溫就要冷一點,因為這兩種色溫會影響消費者感觀的心理
以及光影重不重....等等,都必需要有很好的控燈技巧才行,不然怎麼會有"燈光師"?
不同類別的東西硬是要擺在一起分高低級,我覺得是才是最低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