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媒體來源:
中時電子報
2.完整新聞標題:
台中市惠民路推路平 居民合作成功案例
3.完整新聞內文:
「路不平」屢登民怨之首,路面與側溝頂面的高低落差,
造成行車及路人危險,台中市政府建設局採用新工法,
讓路面與側溝頂面平齊,也與當地居民合作改善通行環境,
中市西屯區惠民路的路平工程成功的案例,道路環境不但安全,
更利於排水,行人走起來舒適平整無障礙,獲得民眾讚賞,
做為推動類似工程的示範案例。
建設局長黃玉霖表示,側溝與道路材質不盡相同,
易出現高低落差造成行車危險,舖新路面,注意路拱及側溝排水,
道路埋設管線單位配合改善人孔、手孔、制水閥、開關箱等設施,
採「道路側溝與路面平齊」新工法,不再有高低落差。
有些路段除高低落差,還有人行道空間不足狀況,
西屯區惠民路的路面與側溝不但有高低落差,人行道因黑板樹超過2公尺,
影響行人用路安全,管線單位箱體也阻隔通行。
當地居民抱怨,惠民路上人行道的黑板樹超過2公尺,
占據人行道1.5公尺通行空間,突起樹根使路面高低不平,
不少老人、小孩行經時跌到,更嚴重的是,
樹根造成當地社區大樓的地下室淹水,影響居住環境品質。
黃玉霖說,建設局與惠民路當地居民一同改善人行道環境,
藉由研究溝通,社區也配合將私人景觀植栽移入住宅基地內,
人行道更開闊,建設局再透過拓寬人行道、
整併人行道管線業者箱體等措施,
讓現在惠民路的人行道通行寬度已達最少90公分以上。
建設局在工程設計階段,配合路面縱向與橫向坡度設計適合的高低程度,
在施作工程時將路面和側溝頂面平齊,當側溝齊平後,
避免機慢車輛因路面高低差危險,維持行車安全,路面排水更順暢。
惠民路的路平專案執行,解決道路路面與側溝高低落差問題,
讓道路面環境安全也利於排水,改善人行道空間,
人行道不再狹窄而能通暢開闊,符合無障礙的規範,
提供民眾更適宜的駕駛與行走環境,
成為市府執行路平專案的良好示範範例。(中時即時)
4.完整新聞連結 (或短網址):
http://goo.gl/trhnZ8
5.備註:
路平路平~~~
有做事有推!!!
台中有沒有考慮也舖一下新聞說的,
新式的柏油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