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柯P 師:模範生制一人狂喜全班沮喪
2015年10月15日18:52 蘋果日報即時新聞
有媒體報導,台北市長柯文哲有意取消1994年以來舉行典禮頒獎給國、高中模範生的慣例
,消息傳出,引起部分家長反彈。但有老師則在《Fabebook》公開聲援,更進一步表示「
完全反對表揚模範生」,認為「成功,並不只是輾過別人的心而已。」
畢業自台灣師範體系,現在瑞士任教的語文教師黃世宜,今天在臉書上轉貼相關新聞,並
表示就教育者的立場,自己完全反對表揚模範生的制度,因為一般認定的「模範生」概念
,其實只是大人自己心裡的定見:品學兼優、會讀書、不吵鬧,讓老師教學很方便。但這
個標準只能塑造孩子成為大人理想中那個人,孩子卻無法從中發現自己想要的是怎麼樣的
人生。
她從自己的教學經驗中了解到,中小學階段的孩子其實非常在意老師與家長的評價,每個
人都希望能成為最被喜歡、最被稱讚的那個「最」。「但模範生制度就是這樣:它讓一個
人陷入狂喜,卻讓其他人陷入沮喪。」這些評比影響著學生對自己信心的建立,但每一個
人其實都需要被確定,被肯定。因此她對反對模範生制度的觀點下了個簡潔有力的註解:
「成功,並不只是輾過別人的心而已。」
黃世宜表示自己可以理解模範生家長的心情,大家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被公開表揚,但是這
種制度從長遠來看,往往是孩子壓力的根源。因為「模範生」的表揚其實是在孩子與同儕
之間貼上標籤、畫出界線,讓孩子意識到自己與同齡者存在著優越性,當這份優越感像魔
戒一般套住他,會產生兩種極端的情緒,一種是自大,另一種則是自卑,但同樣都將面臨
著迷惘:「我為什麼是模範生?」、「我要怎樣保有我的優勢?」然後就這樣一輩子要求
自己,卻忘了追求快樂以及面對現實人生的尋常態度。
這篇發文獲得不少網友的認同:「人生沒有標準,哪來的模範?」、「有人會覺得教育如
果要培養菁英的話,這樣的代價值得,可犧牲者何辜?平庸者的人生難道不值得一顧?」
不過也有網友笑稱,柯P大概只是想省時間跟金錢,跟黃老師看事情的角度應該不一樣。
此外,有小時候的「模範生」網友分享經驗,「台灣的模範生很有趣,號稱五育均衡品學
兼優, 但是事實上只有學業成績比較好而已。」並且自述雖然他做事我行我素,但因為會
讀書,老師還是找他選模範生,讓他感嘆:「其實就直接頒個學業成績優良獎就好了,搞
什麼模範生的,根本矯情…」
更有網友自述,自己念書時在全校模範生選舉中以第一高票當選,但她在過程中非常不快
樂,「沒想到過程中…老師比我還在意得票,同學討厭我搶風頭」,就讀資優班的她在當
選模範生後,更發現讀普通班的朋友,一個一個都不見了。最後這名網友表示:「我不知
道我是什麼模範,我只知道當有人提到我國中是模範生時…我的回答是:『模範的是我的
老師們』。」(吳家瑋/綜合報導)
http://goo.gl/j8l2S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