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deathdecay (AZOTH)》之銘言:
: 聯合報
: 宋楚瑜:國教向下延伸,舒緩少子化危機
: 談現況:複雜無比的考試怪獸
作為一個曾經的中學教師,
我對這個比較有興趣, 給點想法.
: 教育是串連社會世代的根本,教育政策也不能只解決教育問題。現今臺灣社會的大問題是
: 年輕夫妻養不起小孩,甚至因此不想生小孩,少子化造成了整體經濟與教育市場的危機。
: 親民黨一向主張,國民教育應該優先向下延伸,而不是向上延伸。因為最需要政府補貼與
: 扶助的,是收入不多、工作仍不穩定的年輕夫妻。免學費等利多政策,用在年輕夫妻身上
: ,可以產生更大的效用,讓年輕夫妻較敢於生養下一代,舒緩少子化問題。
其實我對於這點的看法有點不同, 我並不是說他的觀點不對, 他的觀點其實有
相當部份是正確的.
從教育現場看, 養不起小孩的, 反而很會生, 生了之後連父母自己也打點不了
自己的生活者, 比比皆是. 所以他們養不起不等於不會生. 不想生的其實往往
文化, 教育, 經濟條件也比較好, 好到他們理性地認識到生孩子的代價. 所以
不生.
所以這部份, 其實更可能是, 協助那些搞不清楚狀況下已經當了父母的夫妻.
多於刺激未生的年輕夫妻去生. 而他們自然地需要免學費等政策, 這是很合理
的, 因為他們在那個年紀其實就是年輕人(很多都 2X 歲), 他們要工作就沒有
時間, 不工作就沒有錢, 所以這些例子的幼年時期, 不是因為沒錢而過度貧困
, 就是太忙而沒人看顧.
所以, 對的, 向下延伸國教是正確方向.
只是細節方面, 要很明白為何要向下延伸, 那是因為父母是甚麼情況, 甚麼人
, 他們欠缺的是甚麼. 不只是錢, 更多是時間. 年輕人為了拼博, 用盡所有時
間趁年輕發展事業, 或者單純被勞役, 都不可能讓你們有足夠的時間去照顧比
青少年更需要時間去照顧的幼童. 所以政府就算要給錢, 也不是給已經是半個
成人的人, 把高中讀上去.
: 國家教育政策,必須依著國家未來的中長程發展目標,與社會經濟實際需求來設定,而不
: 是任由各級各區各校各自為政。如:如果未來十年,國家發展目標是低碳經濟,產業政策
: 與大學科系就要往相關方向調整,高中以下教育單位要配合建立基本觀念與習慣,這樣才
: 能讓產學一體,培養出社會需要的人才。
我認為中長程發展目標, 不在於做甚麼產業, 而是在於培養出怎樣的國民. 因
為社會發展越來越快, 你根本無法預估未來十年二十年的產業, 教育是百年之
計, 但產業卻是五年之計.
真正能和應這種目標的, 只能是基礎的強化, 除了基礎的語言和數學, 科學,
邏輯能力外, 更多在於, 事業態度, 工作態度, 勇氣, 以及冒風險的企業家精
神. 而且更重要的是, 社會本身的配合, 如果學校的一套和社會差太遠, 也是
很快就被社會同化的.
: 談需求:技職教育是經濟根本
: 另外,如果老齡化社會來臨,醫護需求龐大,就該增加護理科系名額。再如,與其花五百
: 億元去爭世界一流大學虛名,不如花個五十億元,就有機會打造出一家世界知名的木工學
: 院、金工學院,甚或一流的視覺藝術學院。這種技職學院培養出的學生,更有市場競爭力。
: 教育部應該投注更多資源與精力,去發展多元化的特色學校,引導學生分流,如此才能使
: 家長放心讓孩子發展興趣,適性揚才方能落實到生活與教育。
: 換句話說,教育資源的分配比例與運作方式,必須全面檢討,唯有讀書高,且學歷愈高拿
: 愈多經費的思維,必須調整。政府應該投注更多資源於技職體系,那才是臺灣經濟的根本
: ,才是合於產業需求的教育。
我想這裡還需要一點.
就是其實學生需要的是工作.
這些訓練最常出現的問題, 在於「教師教出教師」, 當教師的並不是在產業界
成功, 反而很常出現產業界沒能謀生的人, 改用當教師去謀生, 例如拍不出受
歡迎的電影, 去教人拍電影. 並不是說這些人不好, 而是他們自己也沒有在市
場成功的經驗時, 他教出來的人, 也很難在市場中生存, 往往變成了他們教出
來的人, 謀生的方式還是去再教下一代的人, 教師教出教師, 教師再教出教師
, 卻誰也不是真的能在市場找到錢.
這個問題是必須解決的.
: 談差距:挹注經費改善偏鄉環境
: 經費分配與分擔的問題,也是城鄉教育差距的關鍵。教育部不正視此一問題,反將問題推
: 給地方,將經費扣住,灌注於高等教育,是本末倒置。繼續如此下去,城鄉教育差距將愈
: 來愈大。
: 所以,如果我當總統,必定全面檢討中央與地方教育經費的分攤方式,由中央增加全國教
: 育人員薪資與退休金的負擔比率,讓地方有更多經費去支援偏鄉改善教學環境。並透過補
: 助與社會資源的動員,讓愈偏遠的地方,有更充裕的師資與器材,教育出更好的下一代。
: 總結而言,我初步提出的教育政策有三個重點:
: 一、國教應向下延伸,扶助年輕夫妻。
: 二、重視技職教育,開拓學生多元發展空間。
這兩點我算同意的.
: 三、重新分配教育資源,讓偏鄉及弱勢學生得到更多的協助。
第三個我未必同意.
加重了資源未必能夠改善他們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