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時報
http://ent.ltn.com.tw/news/breakingnews/1479573
〔記者楊媛婷/台北報導〕在台灣民俗中,溺死者都必須透過牽水(車藏)(音同狀)的
方式,始能脫離苦海獲得解脫。每年農曆6月7、8日兩天於雲林口湖鄉所舉辦的牽水(車
藏)為國內最大規模的水難儀式,迄今已170年,文化部文資局特別出版繪本《口湖牽水
(車藏)》,介紹此一珍貴又獨特的民俗傳統。
牽水(車藏)為台灣民俗獨特儀式,該儀式深受口湖鄉重視,每年舉行的牽水(車藏)儀
式規定所有鄉民都必須參與,因此對口湖遊子而言,每逢農曆6月初7、8,就是返鄉之日
,回到口湖參加祭典、緬懷祖先。該儀式之由來相傳是1845年6月7日,口湖遭受颱風襲擊
,又因地處低窪,兇猛雨勢加上海水倒灌,遂成台灣史上聞名的「六七水災」,湖口7千
多位居民一夕全數罹難。
「六七水災」後,當地居民為超渡溺水亡靈,便訂於農曆6月的這兩日準備供品,由道士
舉行牽水(車藏)儀式,該項傳統到今年已170年。專研民俗學的學者林茂賢表示,祭儀
中最具特色的就是水(車藏),水(車藏)外型為一竹篾編製的空心圓筒狀物,以桂竹為
材料,高約4尺,以竹竿為藏心,另將竹篾糊以白紙及三色藏鬚,並書寫亡者姓名。
「過去牽水(車藏)是為了祭祀溺死的亡靈,但現代的儀式其實是在提醒大家居安思危的
重要性。」林茂賢說,口湖牽水(車藏)於2010年被指定為國家重要無形文化資產,「就
是要提醒國人補護環境生態,還有防災意識,別再重蹈覆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