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媒體來源:
大紀元
2.完整新聞標題:
聖地亞哥將建成北美最大海水淡化廠
3.完整新聞內文:
位於聖地亞哥北部的卡爾斯堡海水淡化廠基本竣工,已經開始試運行和質量檢測,
並將於今年秋天開始供水。該海水淡化廠耗資約10億美元,每天可供應淡水約5000萬
加侖,足夠30萬人的用水量,是北美洲乃至整個西半球規模最大的同類工廠。工廠投
產後將在緩解聖地亞哥地區的水源供應,不過其供水的價格會略高於其他水源。另外
對於淡化廠給附近的環境和生態帶來的影響,很多環保機構表示了擔憂。
聖地亞哥縣水務局在上世紀90年代的五年大旱之後,決定建設海水淡化工程,
並於1993年開始籌建卡爾斯堡海水淡化廠(Carlsbad Desalination Plant)。
該淡化廠採用逆滲透技術(reverse osmosis),從2012年底開始施工,耗資已
達10億美元。原計劃2016年正式投產,但是眼下的大旱迫使他們加快進度。輸水管道
已於今年6月完工,淡化廠主體工程也已基本竣工,政府部門已經開始對工廠的生產
設施和產品質量進行檢測。
根據合同,淡化廠必須在今年感恩節(11月26日)當天正式開始供水。但是負責海水
淡化廠運行的IDE美國公司總裁蘭波特(Mark Lambert)表示,他們也許能提前一點,
十月份中應該就可以供應飲用水。IDE是海水淡化領域的龍頭老大,他們建設了以色列
四家淡化廠中的三家,其中包括以色列最大的一家。
卡爾斯堡海水淡化廠每天可產出淡水5000萬加侖(約19萬噸),然後將可飲用的淡水
通過10哩長、1.4米直徑的管道輸送到聖地亞哥的淡水供應網。這些淡水可供應本地區
約30萬人、逾11萬戶家庭的每日用水,將滿足全縣約7-10%的供水需求。蘭波特說,
他們已經開始想辦法將每天的產出量再增加500萬加侖。
從費用上計算,淡化廠提供的淡水每噸成本為$1.05到$1.14,遠高於水庫儲水的
成本(24.3美分),略高於循環淡水(97美分),並非最節約成本的水源。但是該
價格仍低於水務局向外地購買的淡水,其成本為每噸$1.22,而目前聖地亞哥縣有90%的
淡水是從縣外購買的。因此淡化水仍不失為一個可行的方案。
縣水務局代總經理比勞克(Frank Belock)稱,他們已經與卡爾斯堡海水淡化廠簽訂
合同,在未來30年中每年會從這裡購買5900-6900萬噸淡水,相當於約9.6-11萬戶
家庭的年用水量。這樣將減少聖地亞哥對外購淡水的依賴。
自淡化廠開始興建,多個環保組織就表達他們的擔憂,主要是淡化廠排放的高濃度鹽
水對海洋生物的影響,及抽水時可能殺死魚類等。淡化處理後的海水比一般海水所含
鹽分高出20%-50%,這樣高鹽分的海水排到海洋中,很難在短時間內跟周圍的海水混
合,會形成無生命可存活的死亡點。迄今已有不同的機構針對淡化廠提出14次控告,但
無一勝訴。
4.完整新聞連結 (或短網址):
http://www.epochtimes.com/b5/15/9/10/n4524018.htm
5.備註:
水費很便宜,海淡廠要怎麼賺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