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媒體來源:
自由時報
2.完整新聞標題:
《星期專訪》台大電機系教授林宗男 :IC設計 不能開放中資投資
3.完整新聞內文:
記者鄭琪芳/專訪
經濟部研議開放中資投資IC設計業,引發爭議。台大電機系教授林宗男表示,IC設計是技
術密集產業,不應開放中資,中國政府的策略就是壯大自己的供應鏈來取代台灣電子業,
不可能因為有中資入股就和平共處;中國已經大量挖人、挖技術,若開放中資入股,技術
及人才會流失得更快,政府不要看不清現況,有人要求就傻傻地開放。
林宗男認為,紅色供應鏈的崛起,主要來自中國政府大量資金補貼,能夠撐多久仍有待觀
察。但台灣產業若只靠降低成本,很容易被取代,必須加速轉型、升級,跟上全球產業趨
勢,並開拓其他市場,不要「鎖在中國」。他舉例,台積電長期投入研發,其技術成果在
這次iPhone 6s處理器事件就為全球所讚嘆。
問:如何看待中國紅色供應鏈的崛起?
答:紅色供應鏈的崛起有兩個原因,一是因為我們政府政策不當,導致「台灣接單、海外
生產」,很多公司跑去中國設廠,技術、製造外移,造成產業空洞化,而對方學會營運模
式後就取代。一是中國政府策略性地扶植自己的供應鏈,以壯大經濟,並可取代台灣最主
要的電子業,台灣的電子業若被取代,國力當然弱化。
紅色供應鏈 還待時間觀察
中國經濟在官方指定下高成長,但紅色供應鏈到底會不會成氣候,還要一段時間觀察。
紅色供應鏈的崛起,主要來自中國政府大量的資金補貼,就像當初太陽能光電板,中國每
個地方政府都大量成立光電廠,給了錢、買了機台,就可生產;這些資本密集的東西,
可能玩不過他們,但這些公司有賺錢嗎?能夠持續多久?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上任後,面臨經濟下行的問題,因此近一年來多次降息、降準,或許
從中國官方得不到真正的經濟數據,但從國際原物料價格大跌,就可以看出中國經濟不好
,導致原物料需求大減。
中國擅用反壟斷向外商討錢
問:經濟部研議開放中資投資IC設計,此舉能夠抗衡紅色供應鏈嗎?或有「引狼入室」之
虞?
答:二○一二年聯發科宣布收購晨星,當時中國政府以有壟斷疑慮為由拖延審查,最後以
「附帶條件」方式核准,要求三年內兩家公司須獨立運作。當初聯發科的技術跑在前面,
併購晨星的綜效可將中國競爭對手拋在更後面,所以中國政府以此削減合併綜效。另外,
因為3G、4G都是美國高通的專利,中國企業付了很多專利費,二○一三年中國也對高通進
行反壟斷調查,並於今年二月祭出其反壟斷史上最高罰金九.七五億美元。
可見,中國政府是有策略的,從中國市場賺太多錢的外國公司,就祭出反壟斷調查;聯發
科跑得太前面,也被以反壟斷為由拖延合併時程。中國政府的策略就是壯大自己的公司來
取代台灣的IC產業,因此以合作之名來學台灣的技術及經營方式。
以夷制夷 技術、人才流失更快
聯發科希望開放中資入股,讓我聯想到當年國民黨的「聯俄容共」策略,或是中國古代的
「以夷制夷」,現在叫做「以紅制紅」;但從過去歷史來看,「以夷制夷」成功的案例很
少。
聯發科的技術跑在前面,但主要市場在中國,希望鞏固中國市場。但聯發科讓中資入股有
什麼好處?中國紫光一直併購,因為合併後更有競爭力,商場如戰場,既然要取代你、
打倒你,怎麼可能因為你有十%的中資就跟你和平共處,這是不合邏輯的。
政府也要聰明一點,去了解聯發科的處境,也許聯發科是希望政府出面表示不准開放,
這樣對中國政府就有擋箭牌。政府不要看不清楚現況,來要求開放就傻傻地開放,就像當
初服貿協議開放二類電信,也是對方塞進來的,政府都不做一點功課,就被唬弄過去。
IC產業是技術密集產業,不適合開放中資,中國有策略性地扶植產業,為了取代台灣的IC
產業,中國已經大量挖人、挖技術,若開放讓中資入股,會讓技術及人才流失得更快。
經濟部考慮開放中資投資IC設計,同時限制中資不得具控制力。但這類控管機制根本沒用
,就像最近遠傳併購中嘉,外界質疑可能有中資,但根本查不到,因為背後的資金層層藏
起來;既然查不到,所謂的控管機制就沒有用,現在很多中國公司已在新竹那邊,依法令
是沒有開放的,但政府還是查不到,控管機制只是表面安慰劑。
台積電蘋果晶片 全球讚嘆
問:面對紅色供應鏈崛起,台灣電子產業應如何因應?
答:很多電子業面臨的問題是,原本只靠降低成本,後來因台灣工資上漲,就外移到中國
;但中國廠商更會降低成本,所以造成紅色供應鏈崛起。因此,台灣產業最應該反省的是
,除了降低成本,還有沒有其他內涵?有沒有獨特的技術?如果只是降低成本,被取代是
非常自然的事。
以台積電為例,因為長期投入研發,其技術成果在這次iPhone 6s的處理器事件為全球所讚
嘆,因為基本功紮得穩。蘋果對於零組件供應商,會同時扶植兩家以上,讓他們互相競爭
以壓低成本;當初蘋果要求台積電降低報價,台積電可以不甩,就是因為產品好。
另外,中國是很大的市場,但印度人口已經跟中國差不多,聯合國估計,二○二二年印度
人口將超過中國;世界銀行則預估,二○一七年印度經濟成長率將超過中國。現在台灣電
子業在中國面臨的困局,危機也是轉機,不應將所有的市場鎖在中國,中國市場不需要放
棄,但也要看看其他地方,例如印度、東協等。
台灣產業必須思考,過去降低成本的模式也許經營不下去了,應該轉型、技術升級,並跟
上全球的趨勢。當初台灣電子業能夠成功,因為剛好搭上全球電子業的發展趨勢,技術成
熟需要大量生產;但現在是網路、雲端時代,以創意為主,須思考如何因應新趨勢,如果
仍將大量資源投入過去成功的模式,忽略未來新的成功模式,台灣的困境就不會有解決之
道。
資源錯置輕研發 怪象需導正
問:政府應如何協助產業對抗紅色供應鏈?
答:台灣因為傾中等錯誤政策,導致國力退化,如果這幾年沒有將基本問題解決的話,
向下沉淪的趨勢不會改變。現在台灣面臨一些挑戰,如果政府能夠提出正確方案,能夠對
症下藥就會有進步,問題是很多方案都沒有對症下藥。
經濟部負責產業政策,過去八年來投入那麼多預算,卻提不出成績單,資源錯置是一個很
大的問題。前陣子有一則新聞,教育部編列七千多萬元委託製作抗戰勝利的教學影片,
七千萬可以拍一部電影了,結果教育部網站卻放上中國製作的影片;就像當初「夢想家」
兩個晚上燒掉兩億多元,我也很懷疑怎麼報帳。政府有很多資源,但很多都浪費掉了。
台灣還有一個很大的問題,很多科技公司努力創造技術,像台積電的利潤率是四十%,
但有線電視系統台的利潤率也是四十%,靠著壟斷就可以享受像台積電這種世界級公司的
利潤率,如果有錢的話,要傻傻地埋頭苦幹進行技術研發嗎?去炒房、去做壟斷的生意不
是賺更多?這種不合理的情況若不導正,誰要辛苦地做技術研發?
台大電機系教授林宗男小檔案
現職:台灣大學電機工程系及電信工程研究所教授、台灣大學計算機及資訊網路中心資訊
網路組組長
學歷:美國普林斯頓大學電機工程博士
研究領域:網路通訊、分散式多媒體系統、視訊影像處理
4.完整新聞連結 (或短網址):
http://m.ltn.com.tw/news/business/paper/926908
5.備註:
有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