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開復看創業:不要只有小確幸
2015年10月29日 04:10 記者何英煒/台北報導
創新工場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李開復昨(28)日出席第13屆華人企業領袖遠見高峰會,以
「大中華經濟圈的創業與創新」展開對談。他在遠見高峰會上表示,台灣創業者最大的問
題是偏向小確幸、創業者對於大市場了解不足,因此最大的問題在於格局感。他建議創業
者要著眼於大市場。
但另一方面,他盛讚台灣的服務業,他說陸客來台灣,對於台灣的溫泉、餐廳,無不佩服
。而服務業正是台灣的優勢,這都可以成為10億美元的獨角獸公司。
2013年,李開復參加同一場論壇,當時他提出台灣的產業生病了,需要下重藥。時隔兩年
,他認為,目前台灣的整體創業環境比兩年前要來得好、有所進步。但是整個進步的速度
,慢於美國、慢於大陸。由於美國和大陸進步得太快,因此雙方的距離又拉得很開了。
但他也觀察到,近兩年台灣的政策方面有進步,國發會有投資國際創投,鼓勵他們投資台
灣新創團隊,也有與矽谷連結的台灣新創競技場的出現。但他也提醒,政府在鼓勵創新創
業時,不應該只想到就業的因素,而是要通盤考慮到經濟成長的問題,但目前這個理想狀
態尚未達成。
而放眼全球,不少市場像台灣這麼小,像是芬蘭、以色列等等,以色列就以國防為優勢,
打進全球資訊安全市場,把產品賣到美國去。因此,小市場還是可以成就10億美元的公司
。
他建議創業者要考慮大市場,這並不是說鼓勵一個35歲的年輕人到北京、矽谷去創業,而
是與這兩地的創業家合作,組成「混血團隊」,比方說一半矽谷、一半台灣人。
面向大陸市場,台灣新創者也有優勢,畢竟語言相通,而且台灣的人才素質相當好,只可
惜的是,台灣年輕人的「狼性不夠」。
李開復說,台灣過去30年以硬體產業為主,以製造業為主、建立工廠,這個資本遊戲不同
,創業者通常比較渺小一些。但在現在網路產業為主的時代,通常投資人多半是站在輔助
的角色,協助和幫助新創者。(工商時報)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1029000125-26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