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考慮對他國投資時,有兩點因素
一是直接原因,也就是市場
二是間接原因,大概有兩個重點,稅務及政局穩定性
韓國比台灣高是因為直接原因(市場),香港新加坡是間接考量(稅務及政局)
香港過去是許多跨國企業大中華地區的母公司所在地,尤其是金融業
新加坡則是跨國企業東南亞地區的母公司所在地
你這樣比,就好像在問說,為什麼愛爾蘭什麼都沒有,但在歐盟地區來說,他的外國投資名列前茅
就是因為他在歐盟,跨國企業用它來當避稅
那為什麼台灣不能這樣做?
第一點是地域,基本上台灣不可能當作大中華的總部,除了老共會抗議外,畢竟還是隔了層海峽
的確有些企業會把台灣當作東北亞地區的總部,但日資企業沒必要這樣做,直接設日本就好
第二點是稅務,以上所舉香港新加坡愛爾蘭有一個共同點,本國企業基本上已經沒有,所以給
外資優惠的稅率沒人會反對.台灣的話,如果你給蘋果免稅,宏碁華碩會反對.給福斯免稅,
Luxgen會反對.以此類推
所謂的台日友好比較可以體現在日本進軍中國的戰略,許多是連同台灣企業一起的.
包括頂新(伊藤忠),摩斯(東元),及大億(豐田)
以上的例子比較少在其他國家看到,因此台日的確有些淵源在
※ 引述《kerron (滑地起身)》之銘言:
: ※ 引述《Merlion (台台-獨派大老)》之銘言:
: : http://imgur.com/guNMGMf
: : 日本2005~2012每年對各地區的投資金額
: : 從2005~2012這8年
: : 日本對台投資總金額 累計為 49億美金
: : 日本對港投資總金額 累計為130億美金
: : 日本對韓投資總金額 累計為150億美金
: : 日本對星投資總金額 累計為170億美金
: : ===============
: : 台日友好 但日本對台投資卻是4小龍最少
: : 有無八卦?
: 日本人提到台灣
: 除了講一句人很NICE之外 應該沒了
: 說到政府立場 為了跟中國建交 馬上就跟台灣斷交了
: 簡單講就表面作一作 台灣人就高潮了
: 除了拿台日友好來安慰自己之外 還剩下甚麼
: 反正日韓 日中 在怎麼交惡
: 也是一堆人去那掏金呢
也是啦,但是我對李光耀的評價還是算正面的,畢竟能做到這種層度也算是不容易了,給李顯龍的磨練也算是夠了,這麼小的國家,現實點也是沒辦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