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buonarotti (annie)》之銘言:
: ※ 引述《fart5566 ()》之銘言:
: : 聽說德國教育採雙軌制
: : 除一般的升學外 也重視技職教育
: : 而從技職教育畢業後
: : 收入和社會地位不比大學生差
: : 為什麼德國如此重視技職教育?
: : 是因為德國人不喜歡讀書的人太多嗎?
: 這些知識的保存和傳遞,能夠有系統的呈現出來,而且不吝於分享。
: 我可以想像他們的孩子如果熱愛交通工具,可以在裡面得到多少有益的知識。
: 那絕對不是抄寫和考試能夠得來的。而且懂了以後也不會忘記。
: 他們不是重是技職教育,他們是實地去做認為該做的事情。這是他們單純的一面。
: 而我們總是做得太少,說得太多。
德國今天可以在工業科技上首屈一指,不是偶然,也不是歷史本來就有優良傳統。
而是統一德國的普魯士帝國所苦心培育發展的偉大遺產。
要知道德國在經過十七世紀三十年戰爭的慘烈摧殘後,大多成為歐洲的落後地區。
普魯士當年可說是一個由軍隊建立的國家,除了強悍武力,沒有文化也缺乏經濟力量。
雖然普魯士屢屢在對外戰爭上,獲得勝利,擴張領土,但其崛起絕不僅是武力而已!
普魯士以一個小國,開明統治,奮發圖強,向全歐洲開放招納人才,興辦學術教育。
所以十七十八世紀歐洲許多猶太人為了逃避迫害,紛紛遷往普魯士定居。
英國十八世紀興起工業革命,隨後逐漸影響及於西歐沿海的法荷等國。
但德國當時尚未統一,拿破崙帝國更是曾經壓迫德國,解散了神聖羅馬帝國。
普魯士經過法國大革命與拿破崙戰爭的衝擊後,開始更加努力改革教育體系。
在十九世紀初的工業革命發展中,普魯士是嚴重落後者,缺乏科技與工匠傳統。
因此,普魯士從多方面下手,企圖要追上英法先進國家的發展。
一是領先全世界,首先普及國民教育,培育全國民眾的才德素質。
後來俾斯麥在普法戰爭勝利後,曾說德國戰勝的最大功臣要感謝小學老師。
二是基於德國相較英國,缺乏工匠傳統,
所以創辦技職教育體系,以讓學校教育與工業技術可以緊密結合。
這個體系非常成功,讓德國在幾十年內就建立本國工匠傳統,而且超越英國。
到了十九世紀末,德國的工業技術創新發展已經超過英國。
現今歐洲國家的技職教育體系,大多都是仿照德國。
三是基於德國缺乏科技學術傳統,所以創辦理工研究型態的大學傳統。
歐洲的大學傳統是起於英國劍橋牛津這種學校,但現代大學傳統是起於十九世紀德國。
德國的高等教育非常成功,到了二十世紀初,人才大備。
二十世紀前葉在現代物理學與數學上的大師人物幾乎大多出自德國。
而我們現今世界上的現代大學傳統,也是來自德國。
德國教改如此成功,使德國不到百年就一躍成為世界強國。
但德國人文教育是有缺失,致使德國人支持威廉二世與希特勒發動兩次大戰。
尤其希特勒的種族偏執與納粹教育,嚴重破壞學術傳統,迫害逼走許多人才。
再加上戰爭對於社會的摧殘,使得德國未能成為世界一流超級強國。
但是現今德國在科技工藝上還是無人能比的一流國家,的確是其十九世紀教改之功!
所以千萬不要認為德國原本就是科技領先者!
在一百五十年前,德國本是科技落後者,是其教改成功建立了現今德國所有科技傳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