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媒體來源:
金融時報
2.完整新聞標題:
Xi-Ma meeting puts focus on US rift with presidential contender
「習馬會」暴露民進黨與美國裂痕
3.完整新聞內文:
英國《金融時報》 本‧布蘭德 臺北報導
臺海兩岸領導人上週六在中立的新加坡舉行了精心安排的首次會面,這次會面創造了歷史,但也暴露了美國政府和台灣很可能產生的下一屆領導人之間的裂痕。
美國國務院表示,美國歡迎「臺海兩岸領導人的會面,以及近年兩岸關係出現的歷史性好轉」,並鼓勵「雙方在尊嚴和尊重的基礎上,朝著建立聯繫、緩和緊張局勢和促進穩定方向取得進一步進展」。
不過,台灣有獨立傾向的反對黨民進黨(Democratic Progressive party)的領導人、在1月大選中最有希望接替馬英九(Ma Ying-jeou)出任總統的蔡英文(Tsai Ing-wen),譴責馬英九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面,並誓言「我會和台灣人民一起用更民主的方式來彌補『習馬會』所造成的傷害」。
「很遺憾,馬習會唯一達成的效果,是在國際舞臺上企圖用政治框架框限未來在兩岸關繫上人民的選擇,」她說。
台灣是一個擁有2300萬人口的民主政體,除了名稱外實際上是獨立的,但中國宣稱它是一個分離的省份。由於擔心惹怒北京方面,目前只有22個國家與台灣保持外交關係。
熟悉中國領導人思路的一位人士透露,習近平之所以同意在安排上做出重大讓步,與馬英九會面,是因為北京方面接受了蔡英文有望在2016年成為台灣下屆總統的現實,希望對她施壓,促使她繼續與大陸對話。
蔡英文目前在民調中遙遙領先於執政的國民黨(Kuomintang)的總統候選人朱立倫(Eric Chu)。
馬英九的親大陸經濟政策影響了他本人和國民黨的人氣。他將在達到兩屆任期的限制後卸任總統。
在2012年台灣上一次大選之前,奧巴馬政府警告稱,蔡英文勝選可能加劇兩岸緊張局面,因為她對兩岸關係採取強硬不妥協的姿態。
華盛頓方面在台灣問題上保持「戰略模糊」政策。它承諾向臺北方面提供防禦性武器,但並沒有條約約束美國在中國大陸發起攻擊時協防颱灣。
蔡英文最近在訪問華盛頓期間曾尋求安撫美方的擔憂。美國智庫——國際戰略研究中心(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的葛萊儀(Bonnie Glaser)表示,她展現出「更為真誠的互讓意識」。
但是,「習馬會」使民進黨更強硬的對大陸姿態再度受到關註。
得到蔡英文支持的臺北智庫——想想論壇(Thinking Taiwan)的寇謐將(J Michael Cole)表示,「習馬會」可能有助於國民黨向美國以及台灣選民展示,該黨最善於確保兩岸關係平穩。
「此次會面可能得到美國政府和學術界某個圈子的好評,他們對民進黨處理與中國大陸關係的能力持懷疑態度,」他說。
國民黨將在黨主席和總統候選人朱立倫週二前往美國會晤政府官員、國會議員和智庫時,盡力強調這一點。
臺北國立政治大學(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研究中國政治的寇健文教授(Kou Chien-wen)表示,如果蔡英文贏得選舉,在保持美方支持的前提下處理兩岸關係將是她面臨的一大挑戰。
「美國非常擔憂蔡英文能不能與中國保持和平關係,」寇健文表示。「但是,(自從她訪問美國以來),她將比以往更加親華盛頓。」
Gloria Cheung 和克里斯蒂安·謝潑德(Christian Shepherd)補充報導
譯者/何黎
4.完整新聞連結 (或短網址):
原文: http://on.ft.com/1kiKwpG
譯文: http://big5.ftchinese.com/story/001064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