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無聊回一下,剛剛說得奧林匹亞競賽,以大學端而言,比較能確保學生的學科表現是
屬於自己的結果,科展有太多外加的因素。台灣自己也有辦台灣國際科展,也邀請他國學
生來參賽。這場比賽比完,會由評審挑選代表台灣參加ISEF,ISWEEP,INESOP,三個國際比
較之名的大賽。不過,為了讓台灣的得獎率提高,你會發現,各科的第一名作品,不見得
代表台灣,有時後是第二名出國,主要原因是英文能力。其實我很佩服能做到第一名的
一些社區高中高職。很多作品其實沒有透過大學端,都是師生在資源有限的狀況下,結合
巧思,搞出來的。這種形式比較像是日本的科展。我個人比較贊同這種方式。日本這樣搞
,在基礎研究還是打爆整個亞洲,講難聽點,北歐我們這麼崇尚的教育方式,基礎研究也
是被日本打爆。
其實我觀察幾年的結果,我們程度最好的學生,讀醫科比例還是最多,這也正常,台灣除
了靠爸,讀醫科,是最有機會靠自己一力,翻身的。然後,有些是高中做太多科展,天天
跑大學專題室的,跑到最後,可能少了些新鮮感。上了大學,不見得每位還能維持做基礎
研間的興趣,這是最可惜的一點。就跟台灣的棒球太像了,日本的高中生,往往球速都還
沒練出來,反而進職棒達到最高速。台灣的高中生,往往最高速在高中。一方面是被操壞
,另一方面,是進入大學或是職業,還有像高中那麼的拼嗎?真希望可以看到高中140,
進入職棒有155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