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gethappiness (得到幸福)》之銘言:
: 大家都知道地球的人口是越來越多
: 尤其對岸最近又取消一胎化
: 10年內人口應該會爆增吧
: 可是現在都在喊說要工業4.0,智慧機器人化
: 阿以後工廠都剩機器人,都不用工人了
: 那大家都失業了怎麼辦?
: 人口越來越多,但工作越來越少
: 有沒有這個問題很矛盾的八卦?
那是因為過度崇拜重點經濟,雞蛋放在一個籃子最後翻倒的現象。
「需求造成供給」可以解釋經濟運作的基本流程,但現代商業社會
進一步扭曲這種說法。就是供給多於需求的時候,商人的手段不是滿
足人類的其它需求,而是在這些現有資本上,製造更多誘惑讓人類去
購買他們不太需要的東西。為消費而消費會造成不必要的耗竭,最後
經濟遲緩,因為該轉型時不轉型,創意設計者的思考彈性,會在為消
費而消費的過程中被過度消耗。
這造成很恐怖的現象。在手機正在發展的那幾年,許多財團可以突
然暴衝,但手機終究只是3C用品的一個項目,所以全球過度集中在手
機發展,只會讓手機的發展空間提早飽和,所以我們才會看到相機手
機都是這樣,只是不斷的加大記憶體,對許多人來說意義不大,舊機
堪用就繼續用。對手機產業鏈就很悶,新機不好賣,週邊跟著滯銷。
另一方面,原本從事乏人問津的其它產業,可能因為政府產業政策
的調整而萎縮的,也很容易失去生命力,資源的流失很難再回來。例
如本來好好的田被徵收給財團蓋工廠,在手機市場停滯時,工廠停工
,土地卻無法回收種植,農夫也被迫去工作,農業資本確確實實的縮
減等等。
回歸本題。
科技高度發展的意義,我們回到工業革命時所喊的口號,是要機械
取代人類去執行繁重的工作。
所以大部份具有重覆性質或危險性質的工作,由機械取代是可以的
。需要人類親臨的工作,教育或醫療,則有好的器具為輔,但人類主
導則是最好。其它像音樂文化電影舞蹈體育等等,依然是人類的重點
空間,人是精神動物,這是人類真正的場域。
所以高度文明的社會,是不需要過度投入生產,而是社會系統很平
衡的運作。人們不用太高的工時,藝術文化很發達,自由的時間很多
,也常常出遠門。歐洲社會比較容易看到這種狀況。
所以人口越來越多,工作卻越來越少,通常是用工廠綁架了許多人
,讓他們集中在狹小的空間從事高度密集的生產工作。而時代讓機械
進場之後,這些員工從工廠被釋放,很多人卻回不去原來的家。同時
,政府可能也沒有良好的因應配套,更重要的是社會氛圍太守舊,對
改變有恐懼感,影響轉職或產業轉型的意願。
看看中國,就很典型。號稱為全球工廠,也自認為有過量的動能,
所以面對經濟問題的解法,是不斷的吸引投資與訂單,以便繼續從事
生產工作,而不是往社會福利或更開放的文創藝術等等。當然最大的
限制就是他們是獨裁國家,鼓勵思想產業會危害共產黨的根基。
科技只是工具,應該為人類服務。人過度役於物,是當今失業問題
的深層原因。當人對需求減少的時候,該思考的是從生產為主的思維
中解脫,而不是強化生產鏈的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