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媒體來源:
奇摩新聞
2.完整新聞標題: 晚熟世代漫全球 台灣也難逃
3.完整新聞內文:
國外調查發現,美國年輕成年女子和父母或親人同住比率創歷來最高紀錄;
國內學者指出,現在歐美、日本都逐漸出現像這樣的「晚熟世代」,
晚熟世代就業機會沒有父母好,寧可待在家;台灣也因就業環境差、少子化、
父母供養得起,慢慢出現大家同住節省開銷,「一起度小月」的現象。
東吳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吳明燁表示,美國人成年後離家是獨立的表現,
即使未婚也以追求獨立為目標;但華人則重視家庭血緣關係,除非工作地點限制,
否則多會住在家裡。
但目前全球這批18至34歲的人口多為晚熟世代,這個世代的人,
父母多是戰後嬰兒潮出生,歷經經濟起飛的環境,經濟力足以供養孩子;
但他們的孩子一出社會卻面臨就業環境差,因此養成依賴。
以亞洲來說,少子化、父母有能力讓孩子不離家生活,加上子女晚婚,
形成家人同住、一起「度小月」的方式來對抗經濟不景氣,吳明燁表示,
日本甚至比台灣更早就出現「寄居世代」,結婚前都賴在家讓父母供吃供住。
東吳大學社會系系主任石計生表示,年輕人和家人同住問題,
其實不能斷然和經濟問題脫鉤,甚至是全球性問題。
台灣的台北、台中、高雄等大都會區來說,因地租高,
和父母親同住情況比其他地方更普遍,加上學費逐年高漲、出社會只領22K,
年輕人寧可和家人住更省錢。
另一方面,石計生指出,台灣普設大學造成人口流動率降;
十多年前,台北市的東吳大學還有很多中南部學生,如今大多是新竹以北孩子,
中南部學生消失了,學生習慣在地理鄰近處就學,北部歸北部,南部歸南部,
地理位置固定化趨於嚴重。
石計生表示,當求學也在住家附近甚至住家裡,會養成習於待在舒適圈的心態,
但網路社會跨域流動增加資訊文化刺激和創新非常重要,他憂心過低的流動率,
會讓年輕人求生存和奮鬥意志降低,不利國家競爭力。
4.完整新聞連結 (或短網址):
https://goo.gl/qb0vde
5.備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