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解「工具人污名」
吳馨恩·2015年11月13日
工具人廣告得性別分析至今,這幾日出現相當如出一轍的同質性,特別是關於網路上仇女
言論的部分。這雖然不讓人意外,但也讓人非常遺憾!在這標榜與追求多元價值的社會,
人們思考的面相卻如此單一化,讓我感到擔憂與不滿。所以我想探討關於男性,透過仇女
言論表達的原因,其背後否存在情感的恐慌與不安,而我們該如何解決?
社會中普遍存在對人工具化的利用,除了顯而易見的奴隸制度與勞動制度,以性別的觀點
而言,於異性戀家父長制的各處,女性被當成(男人的)洩慾工具、生育工具與服侍者,
為男人打理各種大小事。 當然,也不是不存在對男性工具化的利用,社會要求男性要有
責任感、有擔當;要會賺錢養家、追求功名利祿;要買車買房、娶妻生子,這些難道不正
是把男性當成工具使用嗎?從職場到婚姻家庭,男性被置於特定位置,社會建構出一套系
統定性男性,提供男性好處與壓力,男性為此被制約並去情感化,因此被工具化。
雖然男性本來就被社會工具化,但在情感上,男性卻很難認同「工具人」這個標籤,普遍
認為那是「有損尊嚴」的,縱使是在充斥性別意識的圈子。也許「工具人」本身象徵著「
低賤」,好比社會眼中的娼妓與拾荒者。而低賤作為一種「污名」 (stigma) , 污名
來自拉丁文,意思是「痕跡」,希臘文的意思是「紋身」,它的古意是「烙印」,象徵著
不可饒恕之罪,好比中國古代的「墨刑」(黥面)一般。工具人的污名想必不是憑空而來
,去探討從何而來,便是我們要做的重要工作。
女性主義分析出,異性戀家父長制社會中,廣泛存在著男性宰制著女性的框架,要求人們
必須照著這模式運行。在此一邏輯下,女性服侍男性乃是天經地義,從母親到妻子再到女
兒,甚至外頭的小三與娼妓,皆是如此。但由男性服侍女性,則是大逆不道的,是不可饒
恕的罪惡,因為它破壞了傳統的「性別分工」-本由女性服侍男性,打破了原有的性別秩
序。男性可以在「公領域」為(男性主宰的)校園、公司、教會、國家所用,但卻不可以
為女性所用,社會認為男性不該被女性控制,因此被女性控制的男性,就是低賤、有損尊
嚴的。
不過,自古有:「自損八百,傷敵一千」一說。如果男性被女性控制,這只是「短期」(
追求的過程)的,卻可以換來「長期」(性、生殖與婚姻家庭)控制那女性,並且這相對
地被社會所接受,那男性又會覺得何樂而不為呢?只是實際上的結果,往往令不少男性失
望,特別是那些在外貌、經濟資本較劣勢的男性,少數女性因此也從中得利,也就是所謂
的「父權紅利」。這些嚴重打擊了男性的自信心,使其被社會要求建構的「尊嚴」(男性
優越)蕩然無存,心理的痛苦又難以表達(社會對男性的情感閹割),以及社會缺乏對男
性的情感關懷(社會普遍不認為男性需要被呵護,除非由其母親與伴侶執行),外加上厭
女情節作祟,一些男性便開始以暴力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憤怒(與某方面的傷痛與無助
感),公然大肆地「獵女巫」...不,是「獵公主」!瀰漫仇女言論與營造對女性的敵意
環境。
我們不得不承認,工具人可能有其進步性,意及其翻轉原有性別分工的基進意義。 我的
意思不是男性都應該自稱或成為工具人,或是男性要成為工具人才是進步的。而是要破除
掉「女性是男性的財產」的觀念,破除掉位於男性身上的枷鎖,破除對工具人的迷思、偏
見與污名,讓男性能夠自主快樂地選擇要不要做個工具人,展現自身在結構中的能動性。
我認為這是無傷大雅、無害的事情,甚至可能是美事一樁。
為使男性不再對「工具人」感到羞恥、低賤、有損尊嚴,就必須有更多地情感教育與性別
平等教育,營造提供男性情感支持的環境,破除男子氣概的尊嚴,並重建男性的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