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說法,或者像是賈培德這篇文章http://goo.gl/AWCpvi就是犯了很典型的生存者謬誤,
現行制度下沒有發生的事情,不代表改變制度之後不會發生
陸生納保最大的問題是跑出「假學生真病人」的問題
患有罕見疾病,或者是醫藥費用龐大的病人利用學生名義鑽漏洞來台灣使用健保
沒錯,其他外籍生目前也享有健保,也享有40%輔助,問題是中國跟其他國家不同
醫療跟其他領域不同
從兩個方面來看,第一,是醫療的門檻,看醫生不是去百貨公司買東西
語言不通是很大的障礙,特別是當你患疾病是值得繞這麼大圈跑來台灣就醫的情況
想想為什麼馬政府要推動醫療專區時設定的目標是中國人,為什麼不是美國人日本人?
想像一下你自己在匈牙利牙痛,試著要去匈牙利醫院找醫生的情況,舒服嗎?
更何況當你患的疾病嚴重到需要到外國找資源,語言能不能通是很重要的門檻
這一點就註定中國跟其他國家不同
第二,是資訊的門檻,有多少人知道歐洲國家的醫療制度?
如果你要了解歐洲國家的醫療制度,你要怎麼著手?
了解歐洲國家的醫療制度,相較起瞭解中國的醫療制度,哪一個難度高?
你容易找到中文介紹中國醫療制度的資訊,還是中文介紹歐洲醫療制度的資訊?
你容易找到在中國使用醫療體系的朋友,還是在歐洲使用醫療體系的朋友?
是世界其他各國的人容易知道台灣有個爽歪歪的健保,還是中國人容易?
更不要提,一旦陸生納保之後,如果出現專門去仲介病人來台就醫的掮客
你想像這樣的人是去中國講中文找攬生意容易,還是去世界其他各國講不同語言容易?
台灣目前已經開了一個洞,就是持工作證來台納健保
有沒有中國罕見疾病患者,在台開設人頭公司之後自僱來台使用健保的情形?
如果你一年的醫療費用在中國要上百萬新台幣,那這筆錢到台灣開個人頭公司繳納規費
但是可以幾乎不用成本的使用健保划不划算呢?
就是因為中國在地緣,在語言,在資訊門檻上與其他國家不同
所以不應該拿其他國家現有的情形類比陸生納保之後的可能情況
現在有很多在台陸生根本不想要加入健保,因為如同那些為陸生納保辯護的人所言
他們是真的來念書,極少需要使用健保資源,將他們納入健保的確可能對健保更有益處
問題是,有一百個極少使用健保的陸生,只要有一個假學生真病人,大概就得賠本了
不要再拿現有的狀況,或者台灣人同齡的資料作類比
這種論述可以當作邏輯謬誤的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