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銷成功《自由》躋身大報
訂報送黃金 切割「台灣人」「中國人」
【綜合報導】
《自由時報》創辦人林榮三事業版圖除建設和金融,最為人知的是媒體業。聯邦集團1980
年買下地方報《自強日報》改名《自由日報》,之後再更名為《自由時報》,經林榮三事
必躬親積極參與發展,現為全國四大報之一。《自由》員工回憶,林榮三交棒前幾乎每天
進報社指揮調度,甚至要主筆把社論念給他聽。學者認為,《自由》反映了經營者林榮三
的立場,林也透過《自由》加強國人本土意識,把「台灣人」和「中國人」切開。
《自由》原為中部地方報紙,1986年林榮三將總部遷到北部後,積極朝全國性報紙發展,
一般認為1990年代《自由》利用促銷、送黃金、贈報等手法,加上1996年兩大報《聯合報
》和《中國時報》售價一起自10元漲至15元,《自由》並未調整價格,使《自由》躋身為
三大報之一。
每晚聽主筆念社論
卓越新聞獎基金會執行長邱家宜指,1988年報禁開放時,言論非親近當權者的報紙,經營
規模都不如《中時》、《聯合》兩大報,在林榮三領導的《自由》加入市場後,他成功的
行銷模式在市場佔有一席之地,讓國內報業在《蘋果》進入台灣前形成三強鼎立局面。
《自由》資深員工指,林榮三曾投入政界,但常受媒體攻擊,因此1993年卸任監院副院長
後,就全心投入《自由》經營,每天午後就進報社,尤其重視社論,常在晚上請太太煮家
常菜,邀信任的主管到會議室用餐;每晚還會要主筆逐字念社論給他聽,他提出意見修改
,等到隔天的報紙大樣出來後才回家。
敬重記者給薪大方
一名《自由》資深記者說,林沒讀很多書,所以對記者很敬重,他當年進報社「新生訓練
」時,林經過他們身邊忽然站住,深深一鞠躬,沒講一句話就離開,他嚇一跳,也感受到
林對記者的重視。另一資深記者說,2005年林榮三把《自由》交給次子林鴻邦後,減少進
報社頻率,但資深同事偶爾在報社遇到林榮三,林會認人並打氣:「少年仔,要加油!」
台大國家發展研究所兼任助理教授薛雲峰曾在《自由》工作12年,擔任新竹特派員,他回
憶,林很疼屬下,20多年前就給記者起薪4萬2000元、每張照片刊登加300元,曾有同事可
月入6、7萬元;也不限同事在職進修,他就是在《自由》任職時拿到碩士並進修博士。
「對台民主貢獻大」
薛雲峰認為,林榮三透過報紙,從「非教育體系」加強台灣人的本土意識,把「台灣人」
和「中國人」切開,讓台灣人關心本土文化、環境等,對台灣的民主發展貢獻很大。
曾在《自由》擔任編輯的輔大新聞傳播系副教授陳順孝說,從讀者角度來看,大家都希望
媒體超然獨立,但現今媒體常反映經營者立場,國內四大報的立場其實都很鮮明,才會有
許多人投入獨立媒體運動,期待媒體更公共化。
《自由時報》小檔案
創辦人:林榮三
董事長、發行人:吳阿明
現任社長:林鴻邦
歷史:1980年林榮三買下地方報紙《自強日報》,並改名《自由日報》,1987年再更名為
《自由時報》,現為國內4大報之一
媒體版圖:平面媒體:《自由時報》、英文《台北時報》(Taipei Times)
網站:《自由電子報》
電視:曾獲核發自由電視台等3張電視執照,但遲未開播,已超過期限失效
官網:http://www.ltn.com.tw
資料來源:《蘋果》資料室
【2015年11月29日 蘋果日報】
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headline/20151129/36926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