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進原住民觀點】 https://goo.gl/qCJRZG
行政用人 —— 內建的種族歧視?
在政治這個場域,什麼時候,你會想到原住民?國會大選的時候,你會想到原住民立委?
地方民代選舉的時候,你會想到原住民縣市議員?組新內閣的時候,你會好奇誰當原民會
主委?縣市長選完以後,你會留意一下原民局(或原委會)局長(主委)的位子是誰坐
?......除了這些,就沒有了嗎?原住民,就只能被圈在原住民的政治領域裡嗎?難道原
住民沒有人才,不能在「一般性」的場域被起用嗎?
原住民絕對不是沒有人才,尤其是近年,有不少原住民取得博士學位返國,多半分散在不
同的領域任教。這些,難道不也是台灣的人才?但政府用人的時候,似乎都沒有想過他們
。把觀察時間拉長、角度放廣,會發現,原住民人才,永遠都只被用在原住民的領域。原
住民好像被「圈禁」在「他們」那個領域裡一樣。這,是不是一種用人的種族歧視?
原住民裡面,專攻兩個領域的人才特別多,一是法政相關,二是人類學相關。學法政的多
,這跟原住希望在法律和政治上從事改革有關。攻人類學的,則多半是研究母體文化,關
切的是文化傳承。但原住民也有其他領域的專才,如教育、如文學、如音樂...等等。這
些人,政府用人的時候,似乎永遠都想不到。
原住民的法政人才,就照原住民社會的習慣,以「輩份」來論,不同世代各抽一個「樣本
」,早有東京大學的伊凡諾幹(Iban Nokan,泰雅),中有外交專業的高德義(東華社發
所任教,排灣),新的有任教於北教大文教法律所的蔡志偉(Awi Mona,賽德克),個個
都是菁英。
上面這三個人,我們暫且不談伊凡諾幹,因為他是民進黨員,在小英當選後,是最有可能
出任原民會主委的人選。我們不妨拿高德義來討論。高德義是外交專業,「中華民國」的
邦交國,十之八九是南島語族的國家,難道他在外交方面,不是可用之才?這個人,不論
最後用與不用,在考慮外交相關職務的時候,在執政者的腦中出現,不是一件自然的事嗎
?
但是歷屆執政者,知道排灣族的高德義是誰嗎?
上面提到的蔡志偉也是類似的例子。他是法學經典《國際法上的原住民》作者Anaya的高
足,是國際學界第一個分析原住民族國際法地位的學者,是國際級的權威學者,蔡志偉的
專業也在這一方面。難道他在外交相關領域,不是可用之才?但是,執政者知道蔡志偉是
誰嗎?
再舉一個比較容易明瞭的例子,一個非原住民可能也比較熟悉的名字:孫大川。孫大川的
專業是文學,留學比利時魯汶大學,早年創辦《山海雜誌》,為了讓原住民有一個「自己
的文化園地」,一直堅持到資源耗盡才停刊,但《山海》至今都還是重要的刊物,見證著
一整代原住民的成長。孫大川是原民會的第一任政次,又是前任的原民會主委。但是,像
他這樣一個人,就只能放在原民會裡嗎?
孫大川在原民會主委任內,對「政務」並不積極,有關人士透露,那是因為他認為當下的
政治局勢,他無法在政治上有所作為。「政務」方面的消極,全被他轉而用力在文化上了
。他知道荷蘭海牙國家檔案館內,與原住民相關的史料,透過萊登大學與順益原住民族博
物館的努力,歷時十年,已經「掃清」,輯為史料彙編出版,連中文譯本都已問世。但台
灣相關原住民史料最多的地方,其實應該是雅加達而不是海牙。於是他積極的與印尼國家
檔案館接觸,希望能夠成立專案計畫,培養原住民學生,到雅加達國家檔案館去挖掘尚未
「出土」的與台灣原住民有關的史料記載。也是在他任內,成立了原住民族語言發展研究
中心,開始利用新時代的媒體,開始振興乃至於推廣原住民族的語言。
孫大川,只能做原民會的主委或政次嗎?他不夠格當個文化部長嗎?如果他是文化部長,
台灣非原住民對原住民的普遍無知,會不會有所改善?
原住民也有教育學方面的專業人才,例如中研院助研究員周惠民,就是馬里蘭大學的教育
學博士。這樣的人,執政者在考慮教育相關領域的時候,有沒有想過他?再一次:是不是
連周惠民這個名字都沒聽過?
「台灣是個多元文化的島嶼」,這是空話。如果台灣真的是個多元文化的島嶼,十六個民
族,多少人才,他們不能把真正的多元文化帶入政府嗎?原住民,永遠只能被「圈禁」在
原住民民代跟原民會裡面嗎?
台灣執政者的用人傾向,是不是有一種「內建的種族歧視」?
這個問題,值得所有人的深思。
============================================================
老實說在看到這篇之前,確實完全沒考慮過,為什麼行政官員、內閣閣員中,除了原民會主委之外,幾乎沒見過原住民擔任過重要的政務官。
這的確是很嚴重的種族歧視問題。
要我說,至少文化局局長和教育部部長都該由原住民擔任才是,肯定比什麼內建大中國思想的傢伙好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