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媒體來源:三立/新新聞
2.完整新聞標題:
新新聞/控制力延伸!全台3成私立院校 國民黨辦的
3.完整新聞內文:
撰文/李又如(新新聞)
到底是誰在治理台灣的大學?輔仁大學社會系教授戴伯芬研究發現,台灣的高等教育就是
國民黨黨國系統的延伸,師範體系特別嚴重。超過四分之一的私校來自國民黨黨政軍,延
續變成家族勢力,公立大學更都在國民黨控制下。
「為什麼教育部高官總是如此偏袒私校經營者?因為他只想到他自己!」高教工會在11月
中召開記者會,指出許多私立大專院校師生面對學校種種違法作為,向教育部陳情或檢舉
,卻總是石沉大海,究竟是誰在護航?
高教工會追蹤近20年來教育部部長、次長、司長、主秘在退休或下台後的去向發現,有極
高比例前往私校擔任要職。高教工會秘書長陳政亮指出,2003年開始荼毒教師的評鑑制度
,都是教育部想出來的。而這些官員瞭解評鑑遊戲規則,在補助幾乎都是競爭型經費的狀
況下,請到退休官員,不但掌握了人脈,還有「錢脈」,「一有官員要退休,各校就搶著
要,就像軍備競賽。」
高官退休轉私校,排擠年輕人
由於退休時公務員職等幾乎累積到最高,起薪就有10萬,若任主管還有3萬的加給,加上
退休金,保守估計一個月能領超過20萬。為了用高薪聘請這些人,排擠了青年博士的就業
機會,還讓許多教師只能以約聘僱「非典」聘用,完全排擠掉愈來愈少的資源。
高教工會更揭露,部分官員退休轉任私校的言論與知識生產,完全讓大學退場成為私校牟
利的管道。例如前教育部次長周燦德,轉往正修科大任講座教授、在醒吾科大任校長,他
在接受前技職司長主持關於「大學退場機制」的研究計畫訪談中,提出「要讓私校在退場
清算後的校產,可以交由私校校董來分配」的主張。
教部治理失能,推給「大學自主」
細數《私校法》中鬆綁圖利私校校董法令,如私校解散後校產得交由董事會決議處置,不
再歸屬地方政府、讓原先無給職的董事得以「專任董事」的名義,合法領取校長級薪資,
放任學校停辦後私校校董得以透過改辦其他事業(教育、文化、社福)來繼續占用、甚至
挪用校產,增添退場的誘因,讓他們在學校改辦後,可獲取土地變更增值稅免繳的優惠。
高教工會整理,這些法令的鬆綁,歷經十五位教育部高官,退休後都在私校擔任講座教授
、校董、副校長等要職。陳政亮認為,雖然許多官員原先的職業就是教授,退休後回到學
校繼續教書也很合理,但不應擔任主管職,否則就有利益分贓的嫌疑,並要求教育部另外
訂定旋轉門條款。
教育部回應,曾考量退休人員轉任私校是否停領退休金,但因軍公教人員適用之退休金法
令不同、且分屬不同主管機關,會再研議相關規定。此外,教育部亦否認高教工會認為《
私校法》偏袒私校經營者,指出法令的修訂是為促進私校多元健全的發展,也針對學校停
辦後校產的處置有明確規範,不會有圖利的情事發生。
但輔仁大學社會系教授戴伯芬研究,教育部目前面對爭議都只能拿出「大學自主」雙手一
攤,卻發明教育評鑑壓垮基層教師,經營不善的私校「動不到」、連公立大學都有財務危
機,為什麼教育部的治理一再失能?
http://attach.setn.com/newsimages/2015/12/02/393681.jpg
大學,發現跟政治息息相關。」由於現在的私校幾乎都被經營成「家族事業」,戴伯芬列
出現今大學創立的第一任校長,有幾個出乎意料的發現。
台灣高教發展多久? 不到百年。1928年,日本建立台北帝國大學,2011年,大學數量快
速擴張到116所。當前的少子化危機,以及學校數量過剩,讓社會大眾直指當時教改主張
「廣設大學」的前中研院長李遠哲與時任教育部長吳京。
但戴伯芬發現,其實有高達58所、三分之一的大學,來自於技專升格。而這些技專哪裡來
?國民黨1949年來台,為了安置大批的軍人和政治人物,除了光復後的「忠貞條款」,也
安置來台專科以上的教職員任教。(本文未完,完整文章請見1500期《新新聞》,或新新
聞官網)
4.完整新聞連結 (或短網址):
http://www.setn.com/ColumnNews.aspx?NewsID=109808
5.備註:
學店不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