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沒有要否定大家說少子化減班、併班所以教師少開缺的意思喔
這句話說在前面
如果今天真的這國小是有計畫地被控制缺額
那現在過渡期間的教師人力短缺,是否該有其他方法彌補?
(那個說校內介聘的我不懂,所以在此無法回應,我不知道該校的校內運作
也說不定真是該校自己沒開這種缺的問題?)
愛心媽媽很多人都不信,但這就是事實
是不是全部的人都有大學學歷? 我沒一一去問
愛心媽媽真的百分百帶小學班級上課是OK的,那似乎也牽涉到個人主觀認定了
今天這國小是個案嗎?
前面幾篇也有人在底下留言說有些國高中也是狂請代課
代表這也不算個案
那麼,讓我們先跳脫一下這國小的個案討論
在明智的控缺前提之下,是不是該有其他配套措施?
比如介入協助併班甚至併校?
比如從源頭的教師培養就開始縮減名額?
或許教育部有做只是力有未逮,有些地區被遺忘了?
我想表達的是,大家從"應然"上去看,都覺得怎樣怎樣做很合理很理想
但現實狀況中就是出了很多不明所以的差錯
而這些差錯是我們該正視的問題所在
至於開始算教師經費的人
我想說,教師薪水與福利的確是可以討論的問題
但要不要讓我們拉更遠來看-你希望台灣下一代的教育品質是甚麼?
你希望下十年的台灣人才呈現甚麼樣的光景?
經費投注與教育品質不會呈現百分百的關聯,但我想在控制住其他因素後
經費v.s品質也不會是很低度的相關性吧?
畢竟總不可能給低薪卻要求奉獻很多啊,就算教育被視為有理想的志業
愛心與熱誠也不能填飽肚子
嫌教師薪水過高,也是可以
只是可能得先想想,減薪之後,按照市場邏輯
是甚麼樣的人會退出這市場? 甚麼樣的人會進去?
會不會造成公立學校教師素質往下滑,
私立反而因為薪水高、收費高,變成品質相對有保證的
反而教育階級化更嚴重?
當然,教師退場體制的還有很多地方要配合改良才會提升品質
但只從薪水去算雇用教師的成本,去評論教師薪水領太爽
我覺得視野不夠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