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sysstat (sys / stat)》之銘言:
: 1.媒體來源:
: 風傳媒
: 2.完整新聞標題:
: 為何反應慢?姚立明:柯文哲每天早出晚歸,無法體會塞車之苦
: 3.完整新聞內文:
: 北市交通大塞車 姚立明批柯文哲:根本不能體會塞車之苦。(資料照片,陳明仁攝)
: 近日台北各路段大塞車,引起民怨,甚至說「走路都比開車快」,台北市長柯文哲選舉時
沒意外的話,這件事會讓柯文哲開始從神壇走下來了。
之前競選時的口號:改變成真
當選台北市長這一年多來,有什麼改變嗎?
不公平不公義的事好像也沒比較少,以及權益受損的市民,他也不太苦民所苦。
吹牛吹大了,人民的感受是真實的,漸漸的就會發現好像也就這個樣子。
柯文哲想要搞都市更新,想要建設,這些會需要中央的協助,也就是他需要等520
的政黨輪替。但是520前,台灣這個社會還是有很多事可以做,尤其是把優秀的人
放置在好的位子。
台北市為何在輪替後好像沒什麼變化,不就是柯文哲沒有班底,他相信公務體系的
人,所以原班原馬的人又把同一套劇本用在施政上,同樣的元素,人民的感受自然
是差不了多少。
最近這段時間民調已經在掉了,搭配上批評聲極大的自行車道,交通是所有重大城
市都面臨的重大問題,這麼重要的課題,如果要少溝通而硬幹,那就要有把握弄好
,不能引發民怨,很明顯的,這次真的惹火人了。
沒意外的話,柯文哲在事發至今才意識到這是個大問題,這也反應著柯文哲的市府
團隊的問題。在做這種重大交通決策前,幕僚群絕對會知道這會有巨大衝擊,為何
內部沒有充分溝通,為何柯文哲一副慌忙下才開始找問題解決問題。
原因無非就是柯文哲沒有班底,到處借將以及持續重用既有的體系內的人,這些人
如果要挖洞給柯文哲跳,柯文哲有什麼相對應之道嗎?
雙北以及台灣有其交通文化,台灣人就是仰賴機車,這是有長期的歷史脈絡下的產
物,如果希望雙北人減少機車的使用量,需要由中央投注資源長期的提供更便利的
大眾交通系統,藉此讓市民透過時間改變其交通習慣。
總之,改變成真這句話,目前看來是芭樂票了。
再來,柯文哲繼續沿用著馬郝時代的人,無論柯文哲在怎麼整頓文官,同樣的人做
出來的東西都大同小異,透過投其所好或者是拍拍馬屁,把一樣的東西換個方式包
裝,台北市依舊是跟過往沒什麼兩樣,但是柯文哲自己可能覺得台北越來越好吧。
市政可以分成短中長期,很明顯的柯文哲重視的都是長期問題,但是重視長期問題
不表示短期不需要改善。有些東西是短期性,跟長期並沒有抵觸,而短期的思維似
乎不太在柯文哲的考慮範圍,這是一個不可取的態度。
處理問題:Sop、提高罰責、換人
目前看來,交通問題這幾招都不會有用了。
http://www.storm.mg/article/81020
面對交通問題的頭號棘手區─「內湖」,當許多人都批「沒救了」,柯文哲卻異於
常人地保持樂觀,他說,「有救啦!怎麼沒有救,不是沒有辦法」,他舉了個簡單
的例子證明還有藥醫:「為什麼市長罵了,文湖線的班距突然縮短?從85秒變80秒
,再罵下去後,又變72秒?」====>讓我想起毛澤東,大躍進的時候各地丟的數據投
其所好。
最後,如果柯文哲繼續用著一群習慣看他國經驗而套用在台北市的幕僚,那類似的
事只會以各種不同的形式出現。柯文哲需要找懂台北台灣現況文化的人,改革並不
是玩遊戲輕率的砍掉重練,而是在既有的文化脈絡下,逐步的改善讓市民的生活過
的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