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5年,日本來台
國民政府的歷史課本這樣說:台北人被骨早早投降,往南的抗日分子越有骨氣...
抗日史蹟證明台灣人的骨氣,值得歌功頌德
但以下,不妨用一丁點的智慧想想,證明自己還有腦子:
讓我們回到1895年的台灣,
清-台灣巡撫唐景崧行政所在地-台北,也是當時最進步繁榮的城市
在日軍來台前一天,唐景崧連夜捲款從台北跑回中國後,留下的台北人向日軍投降。
請問當時的一個台北人會對於府城或鹿港關心多少?
他應該是一輩子沒到過那裡,甚至半個親戚也沒人在那。
頂多能知道台灣島上還有這樣一個地方就不錯了。
所以當他聽到日軍在彰化和反抗軍激戰,是會馬上熱血沸騰,衝下去為「同胞」報仇?
還是聳聳肩,慶幸自己腦袋還在脖子上。
再看看1895年的台灣,當有人問起:你是哪裡人?
我是艋舺、鹿港或府城人; 還是你覺得他會大聲說:挖系台灣人,挖愛台灣
所以日軍在掃蕩抗日份子的時候,你覺得會怎樣的場景?
當地的派系或角頭為了鞏固地盤利益的起義?
還是你覺得全台人民齊心抗日為和平、奮鬥救中國的起義?
所以你覺得當時民心是甚麼:自由?平等?博愛? 還是 台北人最沒骨氣嗎?
備註:
1895年4月17日清簽訂馬關條約割讓台灣,日軍5月29日登台
當時的台灣從台南搭牛車經過21天跋涉才能到台北。
換句話說,資訊的交流至少上個月,即使傳遞資訊,也通常只是片段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