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態問題
台灣的建設規劃與賺錢模式從日治結束中國人來台統治之後,開始以炒短線/撿現成/先賺
先贏的心態為主
a. 最源頭的負面社會風氣:
中國人來的初期,房子隨便蓋,路隨便開,錢能撈多少就趕快撈。因為遲早要離開,根本
所不需要用心建設;就算離不開,也賺飽足以立足社會頂尖地位,底下一堆奴隸可以糟蹋
,也夠富足了。
反觀日本人也才來50年,整個台北市的棋盤式規劃,教育,醫學,都為未來打下深耕的基
礎。
所以,源頭的心態就歪掉了。原本台灣的社會風氣是穩定/努力/慢慢深耕未來,曾幾何時
變成速戰速決/哪怕是搞爛它,都要出拼鋒頭。
台灣人有啥資格笑韓人投機取巧?台灣是自己人對自己投機取巧,至少人家韓國是對外人
投機取巧。
b. 中期習慣快速賺到錢,自爽, 沒有培養與投資的心態:
中期社會需要發展,當時幾乎做什麼都不難賺,3 4年級生開一堆公司/小生意都有賺頭。
養成一種心態:就是賺錢要很快,且習慣了很快就賺到錢!越快賺到錢,就可以先拿資源
拿土地,鞏固未來50年自己的未來,所以一窩蜂拼easy money(因為大家都在亂搞,不如
趕快把自己搞有錢再說啦,當初沒賺到錢的魯蛇生的6 7年級生小孩,一樣是魯蛇)。
但隨著社會發展越飽和,資訊流通越暢通,世界科技越來越進步,賺錢很難再有easy mon
ey;應該要拼產業轉型,培養人才,投資有競爭力的技術。可是,我們還是在用同一套商
業模式玩來玩去。
所以台灣中期看似還不錯繁榮,但是只顧自爽,機乎沒在培養後期角,甚至壓榨下一代,
埋下隱憂的種子。會這樣,也都是源頭的風氣造成的。
c. 不斷惡性競爭,劣幣驅良幣:
隨著競爭日漸激烈,但中期拿到資源的上位者又沒新把戲,造成一種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