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這一次,恐懼真正籠罩布魯塞爾

作者: kset77 (司燁)   2016-03-23 10:34:45
媒體來源: 報導者
https://www.twreporter.org/a/brussels-attack
這一次,恐懼真正籠罩布魯塞爾
文╱林禹瑄(特約) 封面照片╱KENZO TRIBOUILLARD╱AFP
誰也想不到,就在比利時政府和民眾因巴黎恐攻主嫌阿布岱斯蘭落網而鬆一口氣、法國總
統歐蘭德和比利時總理馬歇爾振奮地宣告「勝利」的4天後,布魯塞爾就發生了該市近年
來最嚴重的恐怖攻擊。
3月22日,原本平凡安靜的上班日早晨,先是距離市中心不過13公里的布魯塞爾國際機場
傳出兩聲爆炸,現場記者直播的聲線都還帶著奔跑後的喘息,主播台馬上又插進了歐盟總
部旁的馬爾貝克地鐵站(Maelbeek)也發生大規模爆炸的快訊。一個小時內密集而來的壞
消息,讓所有布魯塞爾人都措手不及。隨著死傷人數一路往上更新,社群媒體上不斷傳出
令人怵目的現場照片,整座城市陷入愈來愈深的憂慮與恐慌。目前已有34人死亡,230人
受傷。
布魯塞爾這座城市對恐怖攻擊一點也不陌生。行政上,作為「歐盟首都」,恐怖攻擊以此
為目標有其象徵性意義,比利時政府從不曾懈怠戒備;地理上,作為歐陸各大國的中心城
市,恐怖分子常在此輸運、藏匿武器,並就近部署臨近歐洲城市的恐怖攻擊。
更有甚者,依人口比例來看,比利時參與伊斯蘭國(IS)的聖戰士人數遠多於歐洲各國(
每百萬人口有40名聖戰士);近年的歐洲大型恐怖攻擊,從2004年的西班牙馬德里火車爆
炸案,到去年11月的巴黎恐攻,都有作案者曾在布魯塞爾西部的莫倫貝克(Molenbeek)
長期居住過,這個地方相較於其他區域貧窮,移民人口占了80%,因為涉及恐攻的人不少
,莫倫貝克也遂被冠上了「恐怖分子溫床」的惡名。
巴黎恐攻主嫌才剛落網,整座城市措手不及
除了因為市內恐怖分子而一再登上國際版面,布魯塞爾城自己的恐攻相關新聞也從沒停過
。去年巴黎恐攻一個星期後,因追緝巴黎恐攻主嫌阿布岱斯蘭(Salah Abdeslam)、全市
據報「面臨重大且急迫威脅」,布魯塞爾進入最高恐攻警戒,學校、地鐵一律關閉,過了
幾天仿若死城的日子。2016年跨年前2天,警方逮捕2名計劃發動恐攻的嫌犯,跨年煙火因
而取消。就在本次連環爆炸案的前一個星期,比利時和法國警方聯手在布魯塞爾南部的福
雷(Forest)和莫倫貝克發動搜捕,警匪雙方就地在寧靜的住宅區駁火,最終總算逮捕了
在逃多時的阿布岱斯蘭。
恐怖攻擊的陰影一再湧起又散去,布魯塞爾人的戒心漸漸疲乏。去年11月起,持重槍在街
上巡邏的軍警,漸漸變成習以為常的城市風景,購物大街上,人潮淹沒軍人手上的長槍,
火車站裡的武裝警察成為旅客詢問交通資訊的對象。對比外人的憂心探問,布魯塞爾的許
多居民反倒顯得輕鬆,時不時以作為「恐怖主義首都」的市民自嘲:「最危險的地方,就
是最安全的地方。」「有這麼多軍人和警察戒護,我覺得布魯塞爾從來沒這麼安全過。」
然而,正是這樣長期緊張下的鬆懈心理,讓這次的爆炸聲格外令人驚心。誰也想不到,就
在比利時政府和民眾因阿布岱斯蘭落網而鬆一口氣、法國總統歐蘭德(François
Hollande)和比利時總理馬歇爾(Charles Michel)振奮地宣告「勝利」的4天後,布魯
塞爾就發生了該市近年來最嚴重的恐怖攻擊。
政府機構疊床架屋,安全體系脆弱
另一方面,讓民眾震驚和恐慌的,不只來自措手不及的重大傷亡,也來自比利時政府安全
體系的脆弱再一次地浮上檯面。
人口不過1,100萬、國土面積(30,528平方公里)比台灣還小的比利時,其政府層級的複
雜程度常常是連比利時人本身也難以解釋清楚。不只聯邦政府下劃有3個自治行政區(
Region),比利時還依語言劃分出與自治行政區平行運作的3個社群(Community):其中
荷語社群(Flemish Community)代表的弗蘭德斯區(Flanders Region)長期瀰漫獨立情
結,和法語社群(French Community)代表的瓦隆區(Walloon Region)之間,一直存在
嚴重的隔閡,人口與行政區較小的德語社群(German Community),則不受到重視。
這種族群與政府的分裂情況,在作為荷法雙語區的首都布魯塞爾達到了極致。布魯塞爾本
身為布魯塞爾首都行政區(Brussels-Capital Region),由荷法語社群共同管轄,此外
又分成19個小行政自治區,以及由6個警察部門負責各自的轄區安全。政府機構疊床架屋
,造成政策落實效率低落、情報傳遞速度緩慢,各層級之間推卸責任的言論屢見不鮮;誰
都能管的結果,就是誰也都不管。
巴黎恐攻後,如此紊亂無序的行政系統自然引來了各方批評。《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評論便直稱:「比利時這國家根本不存在,完全是分裂的區域。」長期撰寫歐洲
社論的提姆金(Tim King)更是不客氣地批評:「比利時是個失敗的國家。」
成為恐怖攻擊罪魁禍首的比利時政府試圖亡羊補牢,內政部長亞姆邦(Jan Jambon)宣示
要清查莫倫貝克,並且大舉招募軍警與情報人員,試圖藉著此次政府好不容易為防恐攻撥
下的大筆預算,擺脫比利時安全情報系統人力與能力不足的積弱形象。
然而情況真的改善了嗎?
3月15日,警方在福雷針對阿布岱斯蘭的搜捕行動,原本情報指出將搜索的民宅是空屋,
沒想到卻「意外」地在敲門之後遭遇強大軍火攻擊,造成數名警員受傷,2名身份不明的
男子逃亡。3月17日,原本被預測早已遠走高飛的阿布岱斯蘭,在莫倫貝克原住處的附近
街區落網,《紐約客》(The New Yorker)在報導這個喜訊之餘,也不忘譏諷比利時政府
,「讓阿布岱斯蘭在這個應該最了解他的城市,消失了整整125天。」
4天後,當警方還在試圖從阿布岱斯蘭身上問出更多預謀細節、民眾以為警方終能掌握更
多恐攻情報之際,驚天動地的爆炸聲,將比利時政府好不容易扳回的一點顏面,又再次橫
掃在地;布魯塞爾人隨著時間流逝而恢復的安全感,也瞬間歸零。
人們於是痛苦地發現,一個個怵目驚心的爆炸現場畫面中,殘忍的真相原來是,就算持槍
軍警滿街巡邏、就算政府已貌似竭盡全力地以各種手段反恐,恐怖攻擊依然無從防堵,恐
怖分子依然隱身在人群之內。
更難撫平的,是社會上各族群的分裂與隔閡
無時、無地不在的恐懼,正是恐怖攻擊所欲達到的最高目的。下一個爆炸的,有可能就是
自己所在的這班飛機、這節電車、這個地鐵站;大衣裡穿著炸彈背心的,有可能就是眼前
即將擦肩而過的人;衣櫃裡藏滿槍枝和子彈的,有可能就是自己樓上的鄰居。鋪天蓋地的
警力、信誓旦旦的政府官員,都無法給予任何保護和安慰。
隨著恐懼而生的,則是對周遭之人的猜忌與排斥;弱勢的群體,因此看起來更為可疑。最
終造成社會上各族群的分裂與隔閡,正是比爆炸當場的死傷人數更難撫平的傷痕。
阿布岱斯蘭落網的隔天,為防止有恐怖份子因為被供出而潛逃,比法邊界的各公路上都部
署了警力逐車檢查。只見警察朝每輛車的擋風玻璃探望,真正被攔下清查的,無一不是阿
拉伯面孔的人。所謂的逐車檢查,更像是種族隔離。
那天早晨,我正好跨過邊界,由比利時進入法國,在法國邊境城市里爾(Lille)的車站
等車,車站裡一樣有軍警來回巡邏。旅客來來往往,看起來都不太擔心,畢竟頭號通緝犯
才剛落網,這必然是巴黎事件後最令人感到安心的一個週末。
我也是大為放心的其中一人,看見三個警察圍住身旁一個衣著寬鬆、提著破舊大購物袋的
阿拉伯裔男子低聲盤問也不以為意,直到其中一個警察突然一個反手把男子壓到牆上,命
令他雙手高舉進行全身搜查。
短短不到一秒的時間,我腦海裡閃過了許多念頭:如果他那身寬大的雨衣底下,真的藏著
倒數中的炸彈,這可能是我此生看到的最後一個畫面;如果那個購物袋裡真的藏著爆裂物
,警察此時插手究竟來不來得及;或者如果──最後證明是事實的如果──他只是個無辜
的男子,未來還要因為自己的長相和穿著,在路上接受多少次近乎羞辱的搜身與質問。
那一瞬間,我才切身明白了恐怖攻擊真正的可怕。而在恐攻兇手尚未明朗的此刻,可以想
見的是,布魯塞爾還要籠罩在濃厚的恐懼與猜疑裡好長一段時間。
歐洲相關專題:https://www.twreporter.org/a/brussels-migrant-content
5.備註:
比起一直更新死亡人數跟流血畫面,這篇跟中央社特派寫的好看且有意義太多了...
作者: tensinya (板橋松本潤)   2016-03-23 10:35:00
我還以為在看小說…
作者: k6991652 (孤獨求敗)   2016-03-23 10:35:00
特稿 88
作者: davidkung112 (每2.5秒產生一位朋友 )   2016-03-23 10:35:00
不只中國會爆炸 歐洲也會
作者: alexyen0606 (中國醫馬修麥康納)   2016-03-23 10:36:00
寫作文膩
作者: sankohama (阿貝)   2016-03-23 10:44:00
突然發現記者是國中同學! 推
作者: gidin (雞丁)   2016-03-23 10:47:00
好朋友昨天才飛去比利時 現在被困在那邊QQ還住在爆炸地點旁邊的hotel 不知如何是好
作者: aragonite (霰)   2016-03-23 10:56:00
推!真的寫的好!有知識性文筆流暢
作者: kfboy (霧中風景)   2016-03-23 11:03:00
報導者的文章都不錯希望不會像關鍵評論網最後爛掉
作者: dda   2016-03-23 11:11:00
好扯 原來比利時是這樣的國家
作者: rayonwu (皂絲)   2016-03-23 11:20:00
作者: cytotoxic (唯獨太陽有權身上帶著斑)   2016-03-23 11:26:00
歐洲台灣
作者: susan890460 (susan)   2016-03-23 11:44:00
寫的很好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