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說到
: 比如說沒有慈禧對全世界宣戰,好像就沒有清華大學了
:
: 慈禧是清大之母當之無愧吧,清大人有特別尊敬她嗎?
關於這部份的問題,我想一定這其中有什麼誤會,要說清大之母的話,
應該說是當時美國國務卿海约翰、當時美國駐華公使康格、
美國國務院遠東問題顧問柔克義(William Woodville Rockhil)這三人。
當時在討論庚子賠款時,各國有各國的計算賠款的方式,
是經過各國不停的討論甚至吵架才得出當時的賠款。
其中:
美國的賠款算法:不知道該怎麼算的,都算進去,然後再乘上幾倍再報出去。
德國的賠款算法:不知道該怎麼算的,都不算進去,價格實報。
日本還發生少報問題。後來中國方面問可不可以減免賠款,美國人心想反正都是虛報的,
不如賣個人情給中國,所以很阿莎力說:「好,打個五折。」這五折不是亂講的,
是當時海約翰給參與當時庚子賠款的美國國務院遠東問題顧問柔克義的訓令,
內容表示可以降到原本的賠款的一半。但是美國這樣的舉動卻讓其他國家很難堪,
認為您美國人自己虛報也就算了,誰沒有虛報的問題,只是虛報多或少的問題。
現在您自己想要「各國均按比例減低」,然後自己率先打個五折,
其他國家這時赫然發現原來美國人虛報得最多,
而且現在美國人自己不僅虛報最多,居然還想賣給中國人人情。
如果大家都跟美國人看齊打個對折,會搞得所有國家都得賠了夫人又折兵,
就您美國人還有賺了面子(中國人的好感),又賺了裡子(賠款多於實際損失)。
這時完全實報的德國代表就抓狂了,在庚子事變中,他們損失最大(死了一個公使),
現在如果打個對折,不就是自己拿了別人的賠款,居然自己還要補貼自己的損失,
甚至德國公使穆默(Mumm)破口大罵美國的打折聲明是偽君子的行為。
連美國的好基友英國人都不願意公開支持美國的打折作法,
就知道美國做人多麼的失敗,做事又多麼雞掰了。
所以後來按照原來的數目的去處理各國賠款問題,
美國因此就多拿清政府許多錢,所以後來才會有美國退回庚子賠款的事情,
以及設立清華大學的前身「清華學堂」了。
接著回答您慈禧太后的一念之間可以決定什麼事情?
至少可以不殺反戰五大臣和以及不殺光緒,
殺五大臣和光緒皇帝就是跟所有的洋務派以及維新派、立憲派的官員們作對,
並且摧毀了清代的國祚延續。
1.君逼官反之庚子事變:五大臣被殺一事
在庚子事變中,慈禧在對歐美日諸國宣戰前,有五個大臣被殺,五大臣分別為:
漢臣徐用儀:兵部尚書(似國防部長)
漢臣袁昶:太常寺卿(似外交部禮賓處長)
漢臣許景澄:吏部侍郎(似銓敘、人事部長、組織部長)
滿臣聯元:內閣學士,在總理各國事務衙門行走(似外交部本部官員)
滿臣立山:戶部尚書(似內政部長兼財政部長)
其實當時被殺的還有張蔭桓(曾任駐美國、西班牙、秘魯三國大臣),
他先是被貶去新疆,然後再被殺。(用事者矯詔僇異己,廕桓論斬戍所。)
這六個大臣多曾是總理各國事務衙門的官員(外交部官員),多數曾任駐外公使,
也有經手過許多洋務,知道歐美日諸國之政治軍事實力,
完全理解清代中央政府向歐美日各國宣戰根本完全不可行。
而且這些官員不僅僅代表他個人,他有老師、學生、同學(同年之誼、同門之誼)、
親屬、世交、朋友、上司、同事、部下(幕友),形成龐大的官僚集團。
我舉幾個例子,許景澄的有一個部下叫做陸徵祥。袁昶的老師叫張之洞。
立山和翁同龢是朋友,他還到過翁同龢家聊天作客。
滿漢官員們看到自己的老上司、學生、朋友因為忠誠於清代中央政府,
強烈反對慈禧太后與保守派的對各國宣戰的時候,卻被下令處決。
而且慈禧太后明明可以把這些人關進大牢裡面,靜待處理,
但是大多數人都是拖到菜市口斬立決,要知道菜市口斬立決通常是其罪大逆不道,
才會被這樣處置。這些忠心耿耿的大臣們居然不先被革職查辦或者發配邊疆,
連有尊嚴的死法(賜令自盡)以及死緩(秋決)的機會都沒有,
使得其他滿漢官員們不僅感到心寒,而且完全不能接受慈禧太后的作法。
而後清代中央政府腦殘爆走,下詔對各國宣戰,並且下令要求官員們去對各國軍隊作戰。
P.S
有趣的是慈禧太后用光緒皇帝的名義下詔,光緒皇帝當時是哭著說他做不到的,
但是慈禧太后還是硬逼光緒皇帝下詔。所以李鴻章後來說這是矯詔,
這是某種程度上是有道理的,即使原本的李鴻章說法是義和團逼兩宮下詔。)
有點智商的官員們知道跟各國作戰這件事情根本這個不可行,完完全全是找死行為。
當然要反對清代中央政府,讓大多數不論是地方諸侯(各省督撫、駐外公使);
還是中央官吏(總理各國事務衙門),為了保住自己和自身關係圈
(親朋好友、老師、學生、同學、上司、同事、部屬)的身家性命不得不反叛,
用人渣文本老師的話語來說:
清代中央政府表示:「要上一起上,要死一起死。」
其他滿漢官員表示::「要我一起死?你才去死一死。」
最好的例子當然就是:滿臣榮祿暗地保護各國使館的事情,一開始他裝病交出兵權,
不想事後被代罪羔羊。即使後面被慈禧太后以及保守派逼著他下令武衛軍攻打使館,
還要求大砲往高處打,只見砲聲隆隆,卻不見任何攻擊效果。
對兩方(慈禧太后和各國公使)都好交代,
他還派人暗送蔬菜和水果以及槍砲彈藥到各國使館裡面。
他的陽奉陰違搞的外國使館眾所皆知。
另外漢臣李鴻章把宣戰詔書說是「矯詔」,覆電朝廷:「此亂命也,粵不奉詔」
並且以他為為首的東南地區加上山東的總督巡撫們搞出了「東南互保」。
P.S當時的山東巡撫是袁世凱,山東是唯一加入東南互保的北方省份。
當滿漢官員們幾個老大已經暗著或明著反叛慈禧太后的做法時,
其他滿漢官員們為了自身以及親朋好友、師生、上司部屬的身家性命著想,
根本不可能再忠心於清代中央政府。到了辛亥革命前後,
駐外公使分別電請上奏請清廷考慮退位,就完全不意外了。
2.慈禧太后堅殺光緒皇帝
a.晚清官員和列強所認定的清代最高權威的是光緒皇帝
忠誠問題應該分成三種,就會知道忠誠於朝代、忠誠於文化、忠誠於某人。
在清末民初之際,很明顯大多數人是忠於慈禧或者光緒皇帝本人而已,
尤其是效忠光緒皇帝本人。在戊戌政變這一件事情中,
可以看出不論是列強還是清代滿漢總督大臣們,
他們所認定和服從的清代中央政府權威是光緒皇帝而不是慈禧太后,
慈禧太后明明可以像李世民在玄武門之變冷凍李淵一樣,
但是卻搞出己亥建儲想要換人,讓所有人都無法接受。甚至慈禧到了臨死之前,
仍然執意毒殺光緒皇帝,使得清代中央政府最後的政治權威也一併被摧毀掉。
我為什麼會說光緒皇帝是清代中央政府最後的政治權威,
因為在庚子事變所產生的東南互保之中,湖廣總督張之洞提出「李鴻章大總統」方案:
一旦北京失守,兩宮去世(慈禧和光緒),就改建共和,
共同推舉李鴻章出任中國「總統」以主持大局,
這個提案被東南互保的各個督撫和革命派所同意的。可是明明兩宮去世,
可以改立其他皇帝,繼續實行滿清皇帝統治。卻要改立共和,
也就是說有實力的總督巡撫們已經不願意再效忠滿清皇帝,
也不想要繼續實行傳統的皇帝統治制度了。
b.光緒皇帝是維新和立憲的希望化身
光緒皇帝對於維新派和立憲派而言,是他們心中的神主牌位,他們在等,
等到光緒皇帝能夠親政,光緒皇帝會重用他們,
他們可以在體制內實現他們對中國的理想(政治革新和君主立憲)。
但是光緒皇帝一死,維新派和立憲派完全處於傷心崩潰狀態,
認為清代中央政府再也不可能實行他們的理想了,
他們有些人徹底倒向了革命派來實現他們的理想,其他人變成革命與改革並行者,
仍然繼續體制內的改革,但是不再堅持革命是錯誤的行為了。
假如光緒皇帝沒有死,清代可能可以維新成功,甚至變成君主立憲的國家。
只可惜這一切都只是空想了。
因此如果慈禧太后沒有殺死反戰五大臣以及對各國宣戰,
也就不會造成滿漢官員們的反叛;不殺光緒皇帝,清代仍有政治權威。
這兩者的不作為可以延續清代的國祚,讓中國可能維新成功,甚至變成君主立憲國家,
所以我認為清代滅亡始於慈禧太后一念之間所採取的爆走行為。
以上是我的想法和觀點,若是原PO和版友們有什麼意見和想法,甚至我史識上的錯誤,
歡迎原PO和版友們的指教。
※ 引述《DuncanHines (DuncanHines)》之銘言:
: 標題: [問卦] 慈禧太后的一念之間可以決定什麼?
: 時間: Mon Mar 28 01:00:25 2016
:
: 慈禧是掌握清帝國末期命運的女人
:
: 她的決定不只影響了清帝國,也影響了後來的許多事
:
: 比如說沒有慈禧對全世界宣戰,好像就沒有清華大學了
:
: 慈禧是清大之母當之無愧吧,清大人有特別尊敬她嗎?
:
: 當然慈禧的一念之間還影響了其他很多事,有哪些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