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媒體來源:美國之音
2.完整新聞標題:“羅興亞人”為何在緬甸成為敏感詞?
3.完整新聞內文:
4月28日,數百名緬甸群眾和僧侶在仰光的美國大使館前集會遊行,抗議美國在此前的一
份官方聲明中使用了“羅興亞人”(Rohingya)這個稱謂。示威人群手持的標語上寫著:
“停止使用‘羅興亞人’這個詞”,“如果美國大使館繼續使用這個詞,就請滾出(緬甸
)去”。
這是緬甸自2011年開啟改革之旅以來,第一次發生針對美國政府機構的抗議活動。5月4日
,緬甸外事部常任秘書昂林(Aung Lin)對美國之音記者表示:“如果美國大使館能夠避
免使用這個稱謂,我們會很高興,”而繼續使用這個詞,將“不會對我們有什麼幫助。”
昂林所謂的“我們”,指的是以昂山素季為領袖的民盟於今年4月組建的緬甸新政府。儘
管他同時表示,緬甸外交部不會就此事向美國大使館發出正式請求,但其私下對媒體透露
的“心聲”,恰恰顯示出在“羅興亞人”這個問題上,新政府面臨著與往屆政府同樣的尷
尬和壓力。而西方媒體所使用的“羅興亞人”,在緬甸政府和民眾的語境裡,被稱作“班
加里”(Bangali,Bangalee),或譯“賓格力”、“孟加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