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參與」徒具形式 民眾大喊失望
最優質媒體 中國時報 2016年05月31日 04:10 柯伶穎、黃意涵/台北報導
小字型 中字型 大字型 點閱6037 我要評比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60531000545-260114
台北市長柯文哲上任至今,引入「公民咖啡館」蒐納民意,花費近千萬元、舉辦約84場討
論活動,被議員批評無實質效益。(本報資料照片)
北市府舉辦公民參與活動次數前五局處
「公民參與」是台北市長柯文哲競選時的重要政見,許多公民團體支持柯文哲,也是希望
透過公民參與,讓市政真能「改變成真」。但柯上任至今,咖啡館、工作坊辦了近百場,
但卻遲未見到成果,不少公民團體和居民、業者都直言,「實在叫人失望。」
砸千萬推公民參與 挨轟成效差
「公民參與」實質很狹隘 公民咖啡館聊什麼 各有看法
台北市文化局去年委託文化基金會,花360萬元舉辦3天的「Idea Taipei創意工作營」,討
論公館嘉禾新村活化、北投新村活化再利用方向;但長期關心嘉禾新村的好勁稻工作室發
言人郁良溎說,活動多由主辦方做簡報說明,參與者常常聆聽多於發表,變成單向傳播。
他直言,若沒有充分討論解決各方的想像落差,就只是形式上為公民參與而辦。
不僅文資團體,商圈代表與當地民眾也批評,市府根本沒辦法消化民眾意見。舉建成圓環
為例,商業處與都發局陸續舉辦多場公民咖啡館討論,幾乎場場都有參加的霞海城隍廟文
宣人員吳孟寰表示,多數參與者意見分歧、各說各話,市府沒有消化、整合,後續幾無進
展。
吳孟寰說,台北市很多長期問題就像慢性病,應先從民間協調意見,再由民眾代表與市府
、專家一起討論,把一些提議試辦,至少讓民眾覺得有推動進度,才不會懷疑「是不是最
後都要通過市長?」
一名業者表示,透過公民咖啡館落實公民參與,除對議題事先了解,事後還要花時間整理
,若交辦基層公務員恐力不從心,導致各局處執行品質差異大。建議市府要先擬訂行政程
序,以免辦完之後,民眾質疑「公民咖啡館內激盪的意見都不知道跑去哪了?」
(中國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