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何韻詩的FB和Ins被粉紅五毛大舉入侵
不過中國公關圈出現另一種聲音,可以看看。
http://m.hzpgc.com/article/detail/id/7262
蘭蔻事件持續發酵 品牌公關們都怎麼看這場危機
Fashion採訪手記微信號 趙軼佳2016-06-08
品觀網(www.hzpgc.com)注:
事件最新進展:據相關媒體報導,社民連、人力、工黨、公民黨、香港眾志、民主黨等16個
會議開始,我們先來給還不知道這場蘭蔻和支持「佔中」藝人何韻詩合作的盆友們大概交代
6月2號,公開支持「佔中」運動的香港女藝人何韻詩在自己的Facebook主頁發布了一個活動
被翻牆網友轉到新浪微博上之後,好多人以“蘭蔻是一個支持「港獨」的牌子”為由,宣稱
公告發出之後,留言的網友大致發出了四種聲音,分別是:
1、蘭蔻所屬的歐萊雅集團,旗下的另一個品牌契爾氏涉及支持藏獨;
2、表達棄用蘭蔻,支持競爭對手雅詩蘭黛等品牌;
3、除了在新浪微博上發聲之外,蘭蔻還應該在Facebook和Twitter上發聲;
4、蘭蔻不應該僅僅用「何韻詩不是代言人」來做回應,是一種敷衍消費者的文字遊戲。
在蘭蔻取消和何韻詩的合作之後,何韻詩又在Facebook上表態說,蘭蔻這麼做是在跟「追求自由」的普世價值作對,然後留言區裡,支持方和反對方又對掐了起來……
然後,我們想說的是,“Fashion採訪手記”一向秉持「在商言商」的態度,「Business is business」,所以,我邀請大家一起放下政治立場、民族主義情緒、品牌偏好等等,一起來,純粹從商業角度,理解這場蘭蔻引來的麻煩。
所以,「就診大會」正式開始,我邀請到的是從不同角度解讀這件事的人,包括以前在歐萊雅集團(蘭蔻品牌的母公司)擔任管理層的D童鞋,在蘭蔻競爭品牌處工作的C童鞋,擅長奢侈品和消費品公關的資深公關人士馬凱倫,擅長政府公關的資深公關人士馬犁,下面是他們各自的發言:
曾經在歐萊雅集團擔任管理層的D同學(因為利益相關,隱去真名):
一般local face,比如說像鞏俐這種本地藝人,都是中國本地團隊提議有這個需求,然後給到法國總部去批准。
這次挑何韻詩,肯定是蘭蔻香港團隊選的,他們跟蘭蔻大陸團隊是兩條report line,所以是香港蘭蔻的決定引起了這次風波,蘭蔻大陸團隊躺槍。這樣的人選,你即便提到法國總部,他們也不會有什麼額外的判斷。
只能說香港蘭蔻沒有對人選曾經的政治活動那麼敏感,而且這本來就是一場香港本地的活動,本來就沒有涉及到大陸。
一般我們挑選合作夥伴,像KOL什麼的,都是公關公司給我們提建議,我們會對這些人選的背景做一點調查,公關公司和其他渠道都會給我們一些reference,其中就包括是否存在政治風險,如果有任何政治風險,肯定是不能用的。
其實歐萊雅集團是不太擅長處理這樣的公關危機,尤其是跟政治相關的。這背後的原因跟人相關,歐萊雅集團的公關團隊很多都是做event(活動)的PR,他們是不太會處理這類公關事件的危機,比較缺乏這方面的經驗。
我自己覺得蘭蔻的那個公告描述的確實是事實,但是沒有觸動到消費者。一般這樣的危機公關,如果是產品出了問題,就坦白一點,面對問題。但是政治風波,確實很難處理。是不是要說「我錯了」?把合作撤下之外,然後有一些善意的舉動?
當然還有一點蠻關鍵的,那些在留言區吐槽的人,也蠻有可能不一定是蘭蔻真正的消費者。
在蘭蔻競爭品牌處工作的C童鞋(因為利益相關,隱去真實姓名):
我倒不覺得歐萊雅集團缺乏這方面的公關經驗。從品牌公關到集團層面的公關,歐萊雅一直都有一個比較穩定的團隊,無論和媒體的關係,還是政府的關係,根基很紮實。
我覺得這個事情處理得比較遲(三天之後有回應),乃至後來引發了這麼大的風波,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
1、蘭蔻大陸的人可能根本沒反應過來發生了什麼。何韻詩是香港團隊請的,大陸這邊可能根本不知情,所以他們要花費時間去了解這件事情,在這個過程中,可能也會有團隊當中互相推諉責任,就是「踢皮球」的情況出現,這麼一來會花費時間,沒能第一時間回應。
2、蘭蔻可能一開始沒想到這件事情的影響會很大。以為這件事情很快就會過去,畢竟現在「佔中」不是什麼熱門話題,大家的關注度沒有很高,放到「佔中」最熱火的時候,蘭蔻的重視程度肯定比現在高多了。
曾經主理過Coach中國區公關業務的資深公關人士馬凱倫:
我個人認為這次請何韻詩,因為香港那邊的決定,並沒有想到會引起那麼大的反應,我猜蘭蔻大陸應該會覺得委屈。坦白說佔中也好,港獨也好,在香港地區看來是一種態度,並沒有絕對的對錯。但是,的確選擇這樣的藝人,是需要一定的勇氣的,否則在社交媒體這樣暴躁的時代,肯定會有風險。
這件事情有一些小題大做了,因為香港區域性的音樂活動,其實主要照顧的還是香港市場,只是因為social media的發達,變成了這種情況。這幾年中國很明顯的一個趨勢是網絡暴民,民族主義,只要和這個搭邊,就很危險。
這次事件還有因為《環球時報》做了報導,增大了這件事情的影響力,這樣的報導也符合當下大陸人的心理,這是所有企業一定要注意的,中國人現在的民族主義情緒很強,一定要認真對待。
這個事件裡有政治因素,其實是非常難把握的。從我的觀察來看,品牌這麼做本身就是政治敏感度差了一些,或者說至少對於大陸民眾的態度有一定的誤判。
現在蘭蔻出來表態,其實是做給政府看,坦白說,那些喊著抵制的人,有幾個會真的抵制?真的業務上有多大影響還真不一定,網絡上發言的不一定是目標消費者;大牌傲慢有一定道理,只要國家不找我麻煩,其他真的無所謂。
關於蘭蔻那個公告,何韻詩不是代言人這個,我覺得也是事實。對於消費者來說,可能就是他們不知道這裡面的區別;而出聲明,從來就不是公關一個部門的事情,這裡面法務的介入也會很多,所以用詞盡量要用到精確。
這件事情要處理,就沒有萬全之策,但是我覺得蘭蔻這麼做,沒有太大的錯誤。只能說在危機管理中,很重要的一點是你要判斷你願意付出多大的代價。那個時候某高鐵企業,就是指責中國政府盜版,不支持知識產權,最後高鐵所有中國的訂單旁落,為什麼?因為它還有很大一部分的生意在全球,要做給全球看。
我認為任何一家國際公司,都要考慮國際影響,而不只是中國市場。所以這個事情,最後還是法國總部來處理,不是單個市場可以考慮的。
現在沒有人會傻到放棄中國市場,這就是權衡,那就是一個很好做的選擇,但是法國人內部也會考量自己的信仰問題,就是你這麼做,會不會在別的市場引起抵制呢?所謂的“自由思想”的人們,當然,我覺得這種可能性不大,因為商業世界,都是逐利的。
話說回來,其實在選擇藝人這件事情上,香港本身比大陸成熟很多,國內現在對於藝人的選擇還處於非常初級的階段,很多時候更依靠人脈,和個人偏好,並不完全科學。香港藝人也是比較敬業的,但是這次涉及敏感問題,不過你說難道像何韻詩這樣的藝人就會餓死麼?也不會吧,他們也有自己的受眾。
在政府公關方面很有經驗的資深公關人士馬犁:
泛泛講,國際大品牌與藝人合作,都會對個人生活品德和政治立場做背調,會篩除不合適的人,對中國而言,藏獨、疆獨、台獨、港獨之類的,都會排出;對大陸政治體制有意見還好,但嚴重對立的,也會排除。
國際上通行的比方說對「種族歧視」等比較敏感,中國有自己的「特殊情況」,國外大牌有時會疏忽,特別是權力集中在海外,而非中國本地時,極易出現這種現象。
其實,生意歸生意,真正的用戶應該不會抵製品牌,何況不是產品出問題;但是政府這邊是傷筋動骨的,如果踩過政治紅線,未來發展受限,才是大麻煩。
這樣的風波很快就會過去的,沒大礙,品牌低調點處理會比較好。